贪拜贫官不疗贫,脚根还踏鲁东门。
题诗试问门前客,鲁叟何缘也在陈。
贪拜贫官不疗贫,脚根还踏鲁东门。
题诗试问门前客,鲁叟何缘也在陈。
这首明代诗人林光的《东鲁门(其一)》以讽刺的手法,描绘了一位贪图小利而不顾民生疾苦的官员形象。诗中通过“贪拜贫官不疗贫”一句,直接点出了官员的贪婪与冷漠,他追求的是个人的荣华富贵,却对百姓的贫困视而不见,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解决贫困问题。“脚根还踏鲁东门”,进一步刻画了这位官员的虚伪和不作为,他表面上可能还停留在为人民服务的表象上,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深入到民众之中,解决实际问题。
“题诗试问门前客,鲁叟何缘也在陈。”这两句则通过一个假设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于这种现象的质疑和讽刺。诗人想象自己在门上题诗,询问过往的客人,为何古代的圣贤孔子(鲁叟,指孔子,因其故乡在鲁国)会出现在陈国(这里借指偏远或贫困之地),暗示了这样的官员行为与孔子的仁政理念背道而驰,是对古代圣贤理想的一种嘲讽。
整首诗语言简洁有力,通过对比和反问,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官员腐败和道德沦丧的问题,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宦情鲁酒薄,自意能久醒。
穷年太常斋,那得有夙酲。
将身侣记室,碧鹳趋华楹。
误倒名卿屣,目光如许青。
中台独称妙,九棘旧飞英。
徊翔舜岩廊,饱见重瞳明。
苦营便蕃归,尚顾昔管宁。
人言犹龙孙,去就一羽轻。
新轩事隐几,大胜安期生。
绿筱静娟娟,徙倚惊流莺。
翠荷乱田田,小盎摇清泠。
欲留妨召节,趣起料繁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