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诺竟如何,诸侯见重多。
高房度江雨,经月长寒莎。
道本同骚雅,书曾到薜萝。
相寻未相见,危阁望沧波。
然诺竟如何,诸侯见重多。
高房度江雨,经月长寒莎。
道本同骚雅,书曾到薜萝。
相寻未相见,危阁望沧波。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的作品,名为《访自牧上人不遇》。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孤独与无奈,以及他对朋友渴望相见而不得的深切情感。
"然诺竟如何,诸侯见重多。"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渴望,他希望能够得到朋友们的重视,但现实中这种美好的愿望往往难以实现。
"高房度江雨,经月长寒莎。" 这里描绘了一种萧索孤寂的景象,高房之下,江雨绵绵,时间流逝,寒风凛冽,草木皆已枯黄。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也反映了他当时的心境。
"道本同骚雅,书曾到薜萝。" 诗中的“道”字有引导、指点之意,“本”则意味着根本或起始,而“同骚雅”则表明诗人希望自己的文学追求与古代的骚人(如《楚辞》作者)一样高雅。最后一句“书曾到薜萝”,可能是说诗人在寻找朋友的过程中,甚至翻阅了许多书籍,到了一个名叫薜萝的地方,但依旧未能相遇。
"相寻未相见,危阁望沧波。" 这两句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失望与哀愁,他和朋友之间的渴望相见却始终无法实现,站在高高的楼阁上,只能远远地眺望着那不断流动的河水(沧波),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深切的友情之美,以及面对无法实现的渴望时所产生的孤独与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