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遗书究治终,长编通鉴更参同。
端居坐照无穷事,何用江心百鍊铜。
上古遗书究治终,长编通鉴更参同。
端居坐照无穷事,何用江心百鍊铜。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汪应辰的作品,名为《太上皇后閤端午帖子词(其十一)》。诗中的意境和用词都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化素养和深厚的历史修养。
“上古遗书究治终”,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古籍文献的深入研究,至于极致。在这里,“上古”指的是远古的时代,“遗书”则是那些流传下来的典籍。通过这样的开篇,读者就能感受到作者对历史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长编通鉴更参同”,此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不仅研究古代文献,还特别注重史书的整理和比较。这两句构成了诗人的学术态度,显示出他广博的知识面和深入浅出的治学方法。
接下来的“端居坐照无穷事”,则是诗人在静坐中思考历史长河中的种种事件。这里的“端居”意味着安稳、端正的居住状态,而“坐照”则表现出一种内省和深思的态度。“无穷事”指的是那些没有尽头的事情,暗示了历史的丰富多彩和复杂性。
最后,“何用江心百鍊铜”,这句诗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思想。这里的“江心”象征着深邃和宁静,“百鍊铜”则是指古代用于制作礼器或兵器的材料。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提问“何用”意味着对物质追求的质疑和超越。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诗人的学术追求、历史思考和精神境界,是一篇集知识、情感与哲思于一身的佳作。
弱冠登高第,词林拥重名。
两朝延侍从,空冀走诸生。
身自宫僚备,亲看国史行。
稍迁犹八座,加授即孤卿。
不尽兼曹美,长馀列署清。
文章关王气,儒术定家声。
羽翼冲天就,波澜赴海成。
见知同笔研,记忆控铨衡。
鸡肋才华薄,羊裘物色轻。
人应疑画饼,君但入调羹。
北斗如相照,南山亦至情。
少微虽冗宿,同向掖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