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大阅兵海上·其一》
《大阅兵海上·其一》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使者乘轺大阅兵,千艘并集甬句城。

腾装杀气三江合,吹角长风万里生。

帐拥楼台天上坐,阵回鱼鸟镜中行。

不知谁校昆池战,横海空传汉将名。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壮观的大阅兵,地点在海上。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阅兵的宏大场面和紧张气氛。

首联“使者乘轺大阅兵,千艘并集甬句城”,开篇即点明了事件的核心——大阅兵,以及阅兵的地点——甬句城,这里巧妙地运用了“千艘并集”来强调规模之大,船只如云,场面蔚为壮观。

颔联“腾装杀气三江合,吹角长风万里生”,进一步渲染了阅兵的氛围。通过“腾装”、“杀气”、“三江合”、“吹角”、“长风”等意象,营造出一种紧张而肃穆的军事气息,仿佛能感受到士兵们的斗志和决心,以及海风的呼啸,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战斗。

颈联“帐拥楼台天上坐,阵回鱼鸟镜中行”,则从宏观角度描绘了阅兵的布局与秩序。帐幕如同楼台般高耸,仿佛置身于天空之中,士兵们按照阵法排列,整齐有序,连飞鸟游鱼都似乎在镜中行进,形象地展示了阅兵的严整与和谐。

尾联“不知谁校昆池战,横海空传汉将名”,以问句收尾,引人深思。诗人并未直接描述具体的战斗场景,而是通过“昆池战”的典故,暗示了阅兵背后可能蕴含的战争准备或历史传承,同时借“汉将名”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和对胜利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成功地展现了大阅兵的宏伟景象和深刻寓意,既体现了军事活动的庄重与威严,也蕴含了对历史英雄的缅怀与对未来的憧憬。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宿益门镇

横鸡岭木撼清秋,关隘连云控益州。

指点烟深最高处,驿程将近草凉楼。

(0)

偶题主敬陶参政所论诗经小序后·其二

前贤已往后贤来,掇拾遗编要释疑。

便使李黄今日在,也须三叹有馀师。

(0)

中秋写怀兼柬诸省幕再用过字韵·其一

烂醉新丰市上过,马周岂意有常何。

中朝自古徵求重,诸老於今际遇多。

病起风流殊不减,诗成须鬓定应皤。

东南馈饷蒙恩赐,强欲行闻击壤歌。

(0)

喜平苏州兼得家书二首·其一

五年烦睿思,万国系安危。

训武修文日,擒充戮窦时。

卿云垂烂漫,彩凤下葳蕤。

更喜河南北,壶浆待六师。

(0)

征妇词

夫当戍关塞,妾重事姑嫜。

见月惊离别,裁衣欲寄将。

泪先金剪落,心逐茧丝长。

想得仓庚语,归时日载阳。

(0)

秋树

墙头两好树,翠碧积阴阴。

落日风涛起,满庭秋意深。

繁条委砌石,凉叶下衣襟。

况有行歌者,闻之亦散心。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季振宜 刘弗陵 张肃 刘义庆 嵇绍 曹景宗 秋瑾 杜杞 郑虔 连南夫 韩嘉彦 刘友 恒超 柳公绰 查元方 刘子羽 王通 陈经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