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竹清风迥,尼坛化雨淋。
群英公乐育,何必羡华簪。
孤竹清风迥,尼坛化雨淋。
群英公乐育,何必羡华簪。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高尚的画面。"孤竹清风迥",以孤竹比喻友人高洁如竹,清风拂过,象征其品格清雅,超凡脱俗。"尼坛化雨淋",尼坛可能指的是友人教书育人的地方,化雨则寓意他的教诲如同滋润万物的雨水,滋养着学生的心田。
"群英公乐育",赞美友人能够培养出众多优秀的人才,"群英"一词表达了他教育成果的丰硕。"何必羡华簪",华簪通常代表仕途显赫,诗人认为友人并不追求世俗的荣华富贵,而是乐于在教育事业中默默奉献。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扬了友人无私的教育精神和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表达了对他的敬佩和赞美之情。赵友直作为宋代文人,通过此诗展现了他对师道尊严和教育价值的深刻理解。
金沙会面慰飘蓬,况得连朝笑语同。
纵饮不知明月堕,纳凉尤爱小轩东。
邮亭送别凄凉后,江郭凭栏怅望中。
两幅新诗尤俊迈,泠然醒我以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