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火逾风疾,才西已及东。
苍翁灾海内,赤子哭途中。
城阙兼旬闭,邮书彻旦通。
不知调国者,何以慰时匆?
兵火逾风疾,才西已及东。
苍翁灾海内,赤子哭途中。
城阙兼旬闭,邮书彻旦通。
不知调国者,何以慰时匆?
这首诗《贼警》是唐代诗人吕从庆所作,通过“兵火逾风疾,才西已及东”两句开篇,描绘了战争烽火蔓延迅速,战火不仅西至,也东达的情景,形象地展现了战乱的广泛与紧迫。接着,“苍翁灾海内,赤子哭途中”两句,将视角转向普通百姓,苍老的老人在灾难中饱受煎熬,无辜的孩子在逃亡的路上哭泣,深刻揭示了战争对民众生活的残酷影响。
“城阙兼旬闭,邮书彻旦通”则对比鲜明地展示了战争状态下城市与通信的情况:城门紧闭,表明了战争的紧张与封闭;而邮书彻夜传递,则反映了即便在战乱之中,信息的沟通与传递依然保持畅通,尽管这种畅通背后可能蕴含着更多的人为努力和牺牲。
最后,“不知调国者,何以慰时匆?”一句发人深省,表达了对国家治理者的疑问与期待,即在如此匆忙动荡的时期,如何能有效安抚民心,稳定局势。整首诗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绘和对社会民生的关注,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切忧虑和对和平稳定的渴望。
振旆辞京邑,扬舲问楚疆。
故人惠思我,相送此河阳。
梅雨经时歇,荷风五月凉。
地形连海阔,川路入淮长。
重以经年别,兼之远道伤。
管弦催折柳,洲渚暂褰芳。
河驿临青岸,沙村带绿杨。
到时南果熟,千里寄谁将。
鼎鼎百年内,斯人始达生。
沉酣寄天地,沾醉傲公卿。
五岳移糟垒,三江洗玉觥。
梅花澄宿酝,竹叶解朝醒。
足了一生事,何论万古名。
最宜看月上,难待是河清。
北海樽罍满,东山丝管鸣。
不能酬酒诰,秉烛也同倾。
玉楼绮窗朝日晖,百花声中闻子规。
憔悴林莺浑不语,差池梁燕未堪飞。
绕遍南枝又北枝,可怜千春伤别离。
直从桂岭花开日,啼到巴川花落时。
巴川桂岭春难驻,越南燕北路多歧。
几处听来皆下泪,谁家闻去不低眉。
佳人玉箸垂红颊,朱颜坐叹芳菲歇。
览镜慵图两鬓鸦,停针懒绣双飞蝶。
长安大道皆言直,梦里相寻转相失。
徒闻泪血染成花,岂料贞心化为石。
含愁含恨诉香闺,想料枝头只独栖。
但令贱妆惊鸳梦,不劝行人驻马啼。
北上朝歌里,南涉淇水隅。
前有钜桥仓,后有鹿台䧢。
宫阙久芜没,坟陵亦丘墟。
借问此何郭,云是殷故都。
才辩足拒谏,智力称绝殊。
飞廉为助虐,崇伯更献谀。
积粟逾太行,聚财倾昆吾。
民离尚征敛,运去犹欢娱。
剖心莫与悟,佯狂遂为奴。
一朝孟津会,牧野誓师徒。
粟为周人发,财为周人输。
敌国行仁义,己身遭钺鈇。
身死为世笑,笑此一独夫。
感叹殷王子,多藏诚累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