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百七丈寒食扁舟之盟遽寒姚黄恐成轻负辄赋二篇复以酴醾为约·其二》
《百七丈寒食扁舟之盟遽寒姚黄恐成轻负辄赋二篇复以酴醾为约·其二》全文
宋 / 许及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连夕惊雷非恶声,池塘閤閤几蛙鸣。

春程尚有三之一,乐事那能四者并。

养得苔钱都满砌,足为花地藉残英。

闻閒不惜冲泥过,架上酴醾玉已成。

(0)
翻译
连续多晚的惊雷并非不祥之兆,池塘边传来阵阵蛙鸣。
春天的旅程才过三分之一,哪能同时享受四件乐事。
养出的青苔覆盖了整个台阶,足够作为花朵残余的垫底。
听到闲暇的消息,我不惜踩着泥泞走过,因为架上的酴醾已经盛开如玉。
注释
惊雷:指夜晚的雷声,古人认为雷声可能预示天气变化。
閤閤:形容蛙鸣声。
春程:春天的旅程或进程。
乐事:指愉快的事情。
苔钱:青苔生长的样子,因其形状似古代的钱币而得名。
藉:垫底,这里指苔藓作为花的衬托。
酴醾:一种春季开花的植物。
玉已成:形容酴醾花盛开如玉般洁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的声音和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悠闲自得、享受生活的小确幸。开篇“连夕惊雷非恶声”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界突发事件的一种接纳与欣赏,而“池塘閤閤几蛙鸣”则是对春夜中蛙声的细致描绘,通过这些声音传达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氛围。

接着,“春程尚有三之一,乐事那能四者并”表明春天还有三分之一要走完,而诗人却已经开始享受这美好时节中的种种快乐。这里“三之一”可能是对时间的一种隐喻,意味着诗人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美好时光。

“养得苔钱都满砌,足为花地藉残英”则写出了诗人对于庭院中苔藓和落花的一种细心培育,这些都是对自然之美的小心呵护。这里的“苔钱”、“花地藉残英”都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与珍视。

最后,“闻閒不惜冲泥过,架上酴醾玉已成”则是诗人的生活态度,尽管外界可能有诸多干扰,但他并不介意,只要自己的内心世界完美无缺即可。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个人精神世界的重视。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自然景物和声音的细致描写,以及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与珍视,表达了一种宁静自得、享受当下的情怀。

作者介绍

许及之
朝代:宋

许及之(?~一二○九),字深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淳熙七年(一一八○)知袁州分宜县(明正德《袁州府志》卷六)。以荐除诸军审计,迁宗正簿。十五年,为拾遗。光宗受禅,除军器监、迁太常少卿,以言者罢。绍熙元年(一一九○)除淮南东路运判兼提刑,以事贬知庐州。召除大理少卿。宁宗即位,除吏部尚书兼给事中。以谄事韩侂胄,嘉泰二年(一二○二)拜参知政事,进知枢密院兼参政。韩败,降两官,泉州居住。嘉定二年卒。 
猜你喜欢

和陶徵君饮酒二十首·其一

天路何辽廓,吾生从所之。

致身苦不早,奄忽非少时。

迷途幸非远,回驾方自兹。

但当饮美酒,任性勿复疑。

有客款蓬庐,一觞欣共持。

(0)

饮李氏村同程伯书使君乘月踏雪联舆而还

路出金波外,车驱素雪间。

清光两相映,乘兴偶俱还。

野入银为坞,星涵玉作山。

褰帷三十里,独喜净尘颜。

(0)

阅武

晨烟万突杂郊氛,遥逐肩舆阅一军。

云薄寒城旌外涌,江鸣远树坐中闻。

人多猿臂堪擒敌,马或龙媒乍不群。

归路徐看衰柳色,似缘钲鼓片时欣。

(0)

无题

茵席沟渠各所宜,巧耶有道得如斯。

平生正不人怜受,岂有乌头变白时。

(0)

春日闻人邦正招至徐氏东园

戚里园亭傍水开,主人延客夕阳催。

城边踏草寻幽径,石上流泉浸碧苔。

几亩但愁芳树歇,一春常听好莺来。

颇闻绝胜兰亭日,亦忝兹游与上才。

(0)

直省

向夕风烟迥,空庭鸟雀馀。

尘襟还役物,暝色正愁余。

发有星星改,名将日日疏。

因思郎署里,未若托吾庐。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萧纲 吴藻 陈邦彦 李流芳 皮日休 曹彦约 沈约 李峤 何绍基 周霆震 张舜民 倪瓒 康有为 陈寅恪 李慈铭 顾贞观 司空图 唐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