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入山歌·其六》
《入山歌·其六》全文
清 / 吴性诚   形式: 古风

自顾庸才忝斯土,未然弛禁疏防堵。

笋舆冒雨入云山,事后勤劳恐无补。

溪回路转骇蚕丛,羊肠叱驭笑笼东。

敢辞险阻勾留苦,仗剑横扫魑魅空。

莫认蓬莱可访仙,荒烟蔓草翠微巅。

白云欲晴黑云雨,鹧鸪啼声到耳边。

治人治法难俱得,大东小东堪叹息。

苍生霖雨不相逢,救死攘敚谋衣食。

兴言至此颜厚有忸怩,试听枝上子规心恻恻。

寄语番奴休杀人,杀人天谴不可测。

(0)
鉴赏

这首诗《入山歌(其六)》由清代诗人吴性诚所作,描绘了诗人深入山林的体验与感悟。

首句“自顾庸才忝斯土”,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虽为平庸之才,却有幸身处这片土地,流露出一种对自然美景的敬畏之情。接着,“未然弛禁疏防堵”一句,暗示在未允许进入的情况下,诗人仍冒险深入,表现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笋舆冒雨入云山”描绘了诗人乘坐竹轿,在风雨中攀登云雾缭绕的高山,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旅途的艰难与壮丽。接下来的“溪回路转骇蚕丛,羊肠叱驭笑笼东”,通过溪流曲折、山路险峻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行进过程中的惊险与乐趣。

“敢辞险阻勾留苦,仗剑横扫魑魅空”表达了诗人面对困难和危险时的勇气与决心,即使遭遇险阻,也愿意停留下来,以剑扫除邪恶,展现出一种英雄主义的精神风貌。

“莫认蓬莱可访仙,荒烟蔓草翠微巅”则将视线转向了传说中的仙境,但诗人意识到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认识到真正的挑战在于人间而非虚幻的仙境。

“白云欲晴黑云雨,鹧鸪啼声到耳边”描绘了天气变化无常,以及自然界的声音,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和情感深度。

“治人治法难俱得,大东小东堪叹息”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治理的深思,认为理想的治理难以实现,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感慨。

“苍生霖雨不相逢,救死攘敚谋衣食”强调了民生疾苦,指出百姓在困境中挣扎求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关注与同情。

“兴言至此颜厚有忸怩,试听枝上子规心恻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现状的不满,也有对未来的忧虑。

最后,“寄语番奴休杀人,杀人天谴不可测”呼吁和平与宽容,反对暴力,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社会、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作者介绍

吴性诚
朝代:清

猜你喜欢

再用韵三首·其一

病僧行脚归来后,万事无心每闭寮。

日射竹窗风叶乱,烟凝香鼎篆纹消。

(0)

再用韵三首·其二

雪里鸥盟元未寒,小舟南浦著渔竿。

眼明似共月千里,衣冷欲迷云一滩。

(0)

和陶学长雪诗

寒侵病骨笑支离,炉拨通红小放围。

风运六花侵几席,云移万杵碎琼玑。

从渠穷巷回车辙,休羡朱门点舞衣。

造物想怜为学苦,分光先许到书帷。

(0)

蚊·其二

青奴良夜偶相依,斑扇团团亦倦挥。

我自蒙头还引睡,渠应皤腹不能飞。

多愁白发三千丈,无分红绡十幅围。

安得西风来一扫,固知么么未胜威。

(0)

挽余丞相·其一

淑气含公鼎,明时预政机。

仲山维补衮,文子不胜衣。

南国恩偏厚,东山志偶违。

一为天下恸,无以我公归。

(0)

秋怀·其一

登楼何处不陈诗,况是秋高木落时。

极目但随归雁远,老怀犹作故乡悲。

毋宁觞咏须前辈,有底功名亦后期。

试问沈郎那得瘦,此心元不慕州麾。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劳思光 金克木 夏承焘 施蛰存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