駮议东曹重,修书秘府荣。
缘何厌庐久,便作偃藩行。
戒道熊文戟,腾装鹤膝兵。
尧云迷阙曙,淮雨破舟程。
竹契将恩远,江波共政清。
向愁窗岫好,谁赏谢宣城。
駮议东曹重,修书秘府荣。
缘何厌庐久,便作偃藩行。
戒道熊文戟,腾装鹤膝兵。
尧云迷阙曙,淮雨破舟程。
竹契将恩远,江波共政清。
向愁窗岫好,谁赏谢宣城。
这首诗描绘了古人离别之情,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和美好祝愿。开篇“駮议东曹重,修书秘府荣”两句,通过对骏马和雄壮城堡的描写,展示了出行的宏伟气势和准备工作的严肃庄重。接着,“缘何厌庐久,便作偃藩行”表达了因为长时间的羁留而决定启程的心境变化。
“戒道熊文戟,腾装鹤膝兵”两句,则形象地描绘了行军路上的警觉和武装状态,展现了严阵以待的紧张氛围。随后,“尧云迷阙曙,淮雨破舟程”通过对云雾缭绕天际和突如其来的暴雨影响舟行的情景描写,表现了旅途中的艰难与险阻。
“竹契将恩远,江波共政清”两句,用竹契比喻深情厚谊,以及水波荡漾象征心迹的清澈,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和美好的祝愿。最后,“向愁窗岫好,谁赏谢宣城”则是诗人在思念中提问,对美丽山城的赞赏与感慨。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悠长,通过对自然景物和行军情景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东风才解冻,农事已开端。
田夫竞力作,不获须臾安。
渊明于是时,亦岂容坐观。
日出负耒去,入夜乘牛还。
宁不惮劳苦,要得逃饥寒。
顾我独何幸,虽知稼穑难。
逢秋但一饱,此外了不干。
回首视渊明,已是增汗颜。
那堪万事拙,只得长掩关。
诵公穫稻句,倍为公兴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