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穹倚高盖,厚地浮虚舟。
日月相循环,万古无时休。
人生大化中,何异海一沤。
嗟彼桃李花,岂识芙蓉秋。
愿言杯中物,化作长江流。
普令四海人,一洗胸中愁。
圆穹倚高盖,厚地浮虚舟。
日月相循环,万古无时休。
人生大化中,何异海一沤。
嗟彼桃李花,岂识芙蓉秋。
愿言杯中物,化作长江流。
普令四海人,一洗胸中愁。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宇宙、生命及友情的独特见解。开篇“圆穹倚高盖,厚地浮虚舟”以天穹比作高盖,大地似浮舟,形象地描绘了宇宙的宏大与生命的渺小,引出对时间永恒、万物循环的思考。“日月相循环,万古无时休”进一步强调了自然规律的不可更改性,表达了对宇宙运行规律的敬畏。
接着,“人生大化中,何异海一沤”将人生置于宇宙的大化之中,以海中的一滴水泡来比喻个体生命的短暂与微不足道,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有限。这种对比手法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哲学深度,也引发了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嗟彼桃李花,岂识芙蓉秋”通过桃李与芙蓉的季节性对比,暗喻了生命的不同阶段和命运的多变。桃李在春日绽放,芙蓉则在秋风中盛开,各自有着属于自己的美丽时刻,但最终都会随季节更迭而凋零。这一对比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人生百态的隐喻。
最后,“愿言杯中物,化作长江流。普令四海人,一洗胸中愁”表达了诗人借酒浇愁的愿望,希望如同长江之水般,能够洗净人心中的忧愁。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蕴含着对社会和谐、心灵净化的向往。通过这样的表达,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上升到普遍的人类情感层面,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共鸣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探讨了生命、宇宙、友情以及情感释放的主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人文关怀。
先生一去三十年,蘋藻聊修讳日虔。
雌剑忽寻雄剑逝,恰恰岁暮吾无钱。
乃知毫发有造化,此礼终与吾毋缘。
人生损益固常理,韩门仍被流俗牵。
凤毛辞采非不美,再拜焚香符水前。
驱邪院中诸将吏,或书或画纵横县。
网山有灵应大笑,安得师友尚流传。
畏夏苦执热,开轩除郁蒸。
檐前鸟雀喧,朝旭上朱甍。
席间裁函丈,诗书浩纵横。
槃礴环堵间,幽独怀友生。
古人在黄卷,千载使我倾。
出门窥物变,草木各鲜荣。
青青墙东竹,见汝忽眼明。
爱玩不能忘,移根傍轩楹。
俯仰与竹俱,定交见深情。
不是无朋友,此君冰玉清。
风吹万籁响,寒梢韵竽笙。
我独哦其间,诗作秋虫鸣。
琅玕亦有实,期汝向秋成。
凤凰何时来,翙翙翔我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