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再用前韵酬仲阏·其一》
《再用前韵酬仲阏·其一》全文
清 / 黄遵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夜雨红灯话《梦粱》,人言十事九荒唐。

任移斗柄嗟王母,枉执干戈痛国殇。

博戏几人朱果掷?劫灰遍地白莲香。

残山一角携君看,差喜无须割地偿。

(0)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遵宪的作品,名为《再用前韵酬仲阏(其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与感慨。

首句“夜雨红灯话《梦粱》”,描绘了一幅夜晚雨中,红灯闪烁,人们在谈论往昔繁华景象的画面,暗含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接下来的“人言十事九荒唐”一句,直接点明了社会现状的荒谬与不公,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深刻洞察。

“任移斗柄嗟王母,枉执干戈痛国殇”两句,以神话故事为喻,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斗柄的移动象征时间的流逝,王母的哀叹则表达了对无法挽回历史悲剧的无奈。执干戈痛国殇,则是直接抒发了对战争带来的痛苦与损失的深切同情。

“博戏几人朱果掷?劫灰遍地白莲香。”这两句通过对比,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与腐败。博戏之人掷出的朱果象征着少数人的贪婪与得利,而遍地的劫灰与白莲香则暗示了广大民众生活的困苦与希望的微弱。

最后,“残山一角携君看,差喜无须割地偿。”诗人邀请友人一同前往残山一角,欣赏自然美景,以此来表达对和平与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即使在动荡不安的时局下,仍有一片净土可以寻求心灵的慰藉,不必为了土地的归属而付出沉重代价。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丰富,不仅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也寄托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作者介绍
黄遵宪

黄遵宪
朝代:清   字:公度   籍贯:汉族客家   生辰: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汉族客家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清朝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黄遵宪出生于广东嘉应州,1876年中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的作品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
猜你喜欢

秋虫

白霜降百草,候虫寒自吟。

不知抱何恨,唧唧无停音。

歘尔惊客梦,悽然感离心。

羁臣肠欲断,岂事雍门琴。

(0)

陈兴宗供茉莉

幽人萧散省诸缘,也解栽花满槛前。

羞把天姿争媚景,故将清格占炎天。

毗耶遣化来香积,隐圃移根入寓轩。

多谢庄严修妙供,愿熏芬馥散无边。

(0)

宣和元年九月十二日赐宴联句

桂子三秋七里香,麦云九夏两岐秀。

鸡舌五年千载枣,菊英九日万龄黄。

君臣燕衎升平际,属句论文乐未央。

(0)

忆旧

早年京洛识前辈,晚景江湖无故人。

难与儿童谈旧事,夜攀庭树数星辰。

(0)

偈一百二十首·其六十六

物物头头不覆藏,须弥高广露堂堂。

要知此曲无音韵,更对薰风舞一场。

(0)

偈颂一一二首·其三十

拟思量,何劫悟。不思量,终莽卤。

欲思不思踏破时,万里无云常显露。

常显露,妙用恒沙非旦暮。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范文程 刘裕 洪拟 司马懿 唐姬 顾可适 彭伉 安磐 王彦威 季振宜 刘弗陵 张肃 刘义庆 嵇绍 曹景宗 秋瑾 杜杞 郑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