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步五步石,千竿万竿竹。
石丑压竹顶,竹锐洞石腹。
竹石互撑拄,并作一团绿。
泉声飞竹里,绕石鸣琴筑。
竹阴高接天,下有幽人屋。
幽人真石友,倚竹吟且读。
吾生太扰攘,羡君饱清福。
十步五步石,千竿万竿竹。
石丑压竹顶,竹锐洞石腹。
竹石互撑拄,并作一团绿。
泉声飞竹里,绕石鸣琴筑。
竹阴高接天,下有幽人屋。
幽人真石友,倚竹吟且读。
吾生太扰攘,羡君饱清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画面。开篇“十步五步石,千竿万竿竹”,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石与竹的布局,展现出一种错落有致的自然美。接着,“石丑压竹顶,竹锐洞石腹”两句,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赋予了静态景物以动态感,石的粗犷与竹的细长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相互依存与力量的平衡。
“竹石互撑拄,并作一团绿”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和谐共生的主题,竹与石仿佛是自然界中的亲密伙伴,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绿色世界。随后,“泉声飞竹里,绕石鸣琴筑”则引入了水声与音乐的元素,使得画面更加生动,仿佛整个自然环境都充满了活力与韵律。
“竹阴高接天,下有幽人屋”描绘了一片竹林深处,有一间隐居者的居所,竹林的高耸与天空相接,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而“幽人真石友,倚竹吟且读”则点明了居住者的生活状态,他与石为友,与竹相伴,过着自由自在、诗意盎然的生活。
最后,“吾生太扰攘,羡君饱清福”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与羡慕,流露出对现实生活中忙碌与纷扰的反思。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隐居生活状态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于和谐自然与内心宁静的追求。
水晶宫里,撒明珠、散作园林珍物。
恍若老龙行雨罢,倦卧藤轩西壁。
影乱潭星,光分海月,清照瑶峰雪。
碧山楼下,主人真是人杰。
摘来玉乳累累,把赠题缄,每为比邻发。
况复年年劳赋咏,满纸墨华明灭。
丘壑情深,江湖忧在,相对惊须发。
如公经济,未许平章风月。
纹瀫微流。正万缕初柔。垂绮苑,映妆楼。
此日藏乌多少,他时系马迟留。
渐渐绿深黄浅,一带烟浮。
花花絮絮雷塘路,风风雨雨到邗沟。
初学舞,惯含愁。远恨能传玉笛,轻寒乍到红篝。
最是长条牵愁,人在兰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