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千尺俯崚嶒,伯业王图万里仍。
钱俶早闻归职贡,窦融先已识符徵。
澄江落雁迷寒浦,绝壑深林堕石藤。
感慨日新形胜旧,露丛风径夜篝灯。
高台千尺俯崚嶒,伯业王图万里仍。
钱俶早闻归职贡,窦融先已识符徵。
澄江落雁迷寒浦,绝壑深林堕石藤。
感慨日新形胜旧,露丛风径夜篝灯。
这首诗描绘了登临越王台时所见的壮丽景色与历史的沉思。首联“高台千尺俯崚嶒,伯业王图万里仍”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越王台的雄伟气势,仿佛能俯瞰万里江山,展现了古代帝王的宏图大业。颔联“钱俶早闻归职贡,窦融先已识符徵”通过历史人物钱俶和窦融的故事,表达了对忠诚与归顺的赞颂,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变迁与人物的功过。
颈联“澄江落雁迷寒浦,绝壑深林堕石藤”则转向自然景观的描写,通过“澄江”、“落雁”、“寒浦”、“绝壑”、“深林”、“石藤”等意象,营造出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和谐。尾联“感慨日新形胜旧,露丛风径夜篝灯”则在自然美景中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与思考,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在夜晚借篝灯照亮前行道路的坚韧与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与描绘,更蕴含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与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之间关系的独特感悟。
耕民昧帝力,焉用典与谟。
奈何降衷后,气禀分贤愚。
天锡孔孟氏,一整绰有馀。
廓哉邹鲁地,良足容轩车。
皇皇七十国,辙迹何区区。
谁知百世下,流作章句儒。
掌股弄神器,敝屣直弃如。
遂令桐梓地,尽化荆棘涂。
昏林畏馋啖,秉烛来趋隅。
巫咸倘可问,为我还其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