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篱茅舍两三家,屋外青山绿树遮。
行客偶来春已暮,山南山北杜鹃花。
竹篱茅舍两三家,屋外青山绿树遮。
行客偶来春已暮,山南山北杜鹃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田园风光画卷。首句“竹篱茅舍两三家”,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几户人家掩映在竹篱和茅草屋中的景象,透露出一种朴素而和谐的生活气息。接着,“屋外青山绿树遮”一句,将视线从村落延伸至远处的山峦与树木,展现了大自然的广阔与生机,同时也为画面增添了几分静谧与深邃。
“行客偶来春已暮”描绘了春末时节,偶尔有旅人经过此地的情景。春天即将过去,但诗中并未流露出遗憾或失落的情绪,反而通过“偶来”二字,暗示了旅行的偶然性和短暂性,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珍惜。最后,“山南山北杜鹃花”一句,以杜鹃花作为点睛之笔,不仅丰富了画面的颜色层次,还赋予了季节更替的诗意,杜鹃花的盛开象征着春天的余晖,也预示着新生命的开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乡村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快而又略带淡淡的哀愁的情感,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宁静的田野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引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同是穷途同作客,饱得烟霞煮得石。
但使清虚腹里存,诗瘦偏多新意格。
也知诗瘦恰随秋,高飞秋色入浯州。
苍狗浮云倏变幻,老我狂愚我自羞。
西山尚有中子在,周全应尽性天爱。
乃竟二饿千载垂,旅处寡亲益增忾。
我来避世如避秦,上下无交馈赠屯。
倘能屈曲为小贬,何妨白日竟骄人。
骄人者流世所敬,不辨笑邪反笑正。
大家势利正营营,谁向此中审究竟。
昨夜梦中谁赠云,醒时拾得似纷纷。
人间世事尚难料,如何天上获相分。
感此高谊思所报,木瓜何以投永好。
今日幼安固如何,却亦未曾除皂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