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穷愁始著书,一灯今与影同孤。
从公亟欲问奇字,随世无因识故吾。
赖有霜钟当北道,不应璧月自西湖。
举头更觉天人近,环佩声中试一呼。
不为穷愁始著书,一灯今与影同孤。
从公亟欲问奇字,随世无因识故吾。
赖有霜钟当北道,不应璧月自西湖。
举头更觉天人近,环佩声中试一呼。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宝昙的作品,标题为《上刘左史二首(其二)》。诗人以自身的读书经历和心境为背景,表达了对刘左史的敬仰以及对知识的渴望。首句“不为穷愁始著书”表明诗人并非因为困苦才开始写作,而是出于内心的追求;“一灯今与影同孤”则描绘了他独自夜读的寂寥景象。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刘左史的敬重,希望能向他请教疑难问题,“从公亟欲问奇字”,显示出他对学问的虔诚和对知识的渴求。“随世无因识故吾”则流露出一种无奈,暗示了自己与外界接触不多,难以结识像刘左史这样的贤达。
“赖有霜钟当北道”一句,诗人借北方的霜钟之景,寓言自己虽身处偏远,但心向学术。“不应璧月自西湖”则以西湖的明月自比,表达对高尚人格的向往。最后两句“举头更觉天人近,环佩声中试一呼”,诗人抬头仰望,仿佛觉得与天上的仙人更近了,甚至在想象中尝试呼唤,展现出对理想境界的憧憬和对知识权威的敬畏。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个人读书经历抒发了对学术的热爱和对贤人的敬仰,体现了宋代理学士人的精神风貌。
百顷风漪当面起,下马就船三十里。
五月清凉无处寻,赤日青天归净洗。
主人好客复爱奇,晓郭邀出临空陂。
微茫未辨野岸阔,飒爽但信回飙吹。
峨岢驾桨船窗倚,舟子凫雏相向喜。
旷观不复碍波澜,幽思何如被莲苇。
棹入陂心渺无极,浮虚浮翠皆生白。
琉璃看作地上行,翡翠来从浦边直。
袅袅瀜瀜动偏侧,阴插中条陂底黑。
倒入珊瑚荡陂色,朝暮西南烟雾积。
蔓牵藻荇平于席,玉醥哀丝催转剧。
乐事贫穷唤打鱼,渔舟出没捷若驱。
未知蛟龙有扰怒,咫尺失水观须臾。
赤尾银刀杂相送,鲙盘挥霍行鲜供。
日暮陂深愁奈何,杳冥忽惊波浪横。
奔雷举扇却可麾,鬼神有意同清机。
雨飞知向何处黑,鹭瞑悄立沙漘微。
舵楼传钟崖寺暗,岭树挂月高城辉。
扶醉归来嗔两炬,清景回头失相遇。
少昊祠南烟草深,忽忆春星醉边聚。
有无变化也复多,抹眼人间飞电去。
《同张明府泛五姓湖有怀真谷山长》【清·胡天游】百顷风漪当面起,下马就船三十里。五月清凉无处寻,赤日青天归净洗。主人好客复爱奇,晓郭邀出临空陂。微茫未辨野岸阔,飒爽但信回飙吹。峨岢驾桨船窗倚,舟子凫雏相向喜。旷观不复碍波澜,幽思何如被莲苇。棹入陂心渺无极,浮虚浮翠皆生白。琉璃看作地上行,翡翠来从浦边直。袅袅瀜瀜动偏侧,阴插中条陂底黑。倒入珊瑚荡陂色,朝暮西南烟雾积。蔓牵藻荇平于席,玉醥哀丝催转剧。乐事贫穷唤打鱼,渔舟出没捷若驱。未知蛟龙有扰怒,咫尺失水观须臾。赤尾银刀杂相送,鲙盘挥霍行鲜供。日暮陂深愁奈何,杳冥忽惊波浪横。奔雷举扇却可麾,鬼神有意同清机。雨飞知向何处黑,鹭瞑悄立沙漘微。舵楼传钟崖寺暗,岭树挂月高城辉。扶醉归来嗔两炬,清景回头失相遇。少昊祠南烟草深,忽忆春星醉边聚。有无变化也复多,抹眼人间飞电去。
https://shici.929r.com/shici/XuTTY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