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湖水接三山,片棹相过雪未残。
看了图书三百卷,暮鸦数点落溪湾。
城南湖水接三山,片棹相过雪未残。
看了图书三百卷,暮鸦数点落溪湾。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访友沈明石宅时所见的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
首句“城南湖水接三山”,以开阔的视角开篇,将城南的湖水与远处的三座山相连,营造出一幅辽阔壮丽的背景图景。这里的“接”字,不仅描绘了地理上的连接,也暗示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融。
次句“片棹相过雪未残”,转而聚焦于人物活动。诗人乘一叶小舟,轻盈地穿行在湖面上,此时湖面尚未完全解冻,残留着些许冬日的痕迹。这一句通过“片棹”和“雪未残”两个意象,既表现了季节的更替,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纯净与淡泊。
第三句“看了图书三百卷”,则转入对沈明石宅内环境的描述。此处的“图书”不仅指书籍,也象征着知识与智慧的积累。三百卷之多,显示了主人丰富的学识和高雅的品味。这一句通过数字的夸张,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敬仰和追求。
最后一句“暮鸦数点落溪湾”,以黄昏时分的景象收尾。随着太阳的西沉,几只乌鸦归巢,它们的身影点缀在溪湾之上,为宁静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与动态美。这句诗通过“暮鸦”与“溪湾”的结合,巧妙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不失活力的氛围,给人以深思的空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知识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淡泊心境。
故人万里外,夜梦忽在兹。
一去二十年,宛若平生仪。
因悲久离别,再拜前吐辞。
举手双涕下,自诉长相思。
觉来天一涯,彼此安得知。
岂无同心言,道远孰致之。
人生重结交,结交在当时。
对面不倾倒,相思亦奚为。
羲和无停轨,寒暑更相易。
岁暮谁不归,独为远行客。
荆榛当路衢,乌鸢翔我侧。
疾风吹沙尘,白日忽以匿。
筋骨既憔悴,感此增怵惕。
悠悠赴壑鳞,戢戢归林翼。
物性有如此,行役不遑息。
阊阖不可攀,阆风不可即。
果腹适莽苍,浩荡将安极。
陟险千万盘,未识寺门处。
一涧委蛇来,齿齿乱石聚。
飞梁忽横亘,清泉下奔注。
其间有灵湫,蛟龙所蟠据。
时经不测溪,心动发毛竖。
肩舆尺寸进,仆夫汗如雨。
我欲飞步登,厓倾足难驻。
青鞋与布袜,惜不携此具。
贪奇不知止,竟忘垂堂虑。
缅怀得一乐,未足偿千惧。
峰回见林薄,飘然发佳趣。
古殿三两楹,满庭荫高树。
百果经秋霜,甘美皆可茹。
同行得二妙,把酒劝酬屡。
酒酣陟㠝岏,冀与仙灵遇。
高寒觉衣单,俛视飞鸟去。
白云出岩阿,英英若春絮。
登临兴无限,日暮归何遽。
摹写讵能穷,率尔成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