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静处最宜良,或在尘中或在乡。
土德厚时丹得厚,妄为立见有迍殃。
山林静处最宜良,或在尘中或在乡。
土德厚时丹得厚,妄为立见有迍殃。
这首诗出自宋代陈楠的《金丹诗诀》之二十,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道家修炼的核心理念与哲学思考。
首句“山林静处最宜良”,点明了远离尘嚣、寻求内心宁静的重要性。山林作为自然界的隐秘之地,象征着内心的避风港,是修身养性、静心悟道的理想场所。这里的“静”不仅指环境的寂静,更是心灵的平静,暗示了修炼者需要在内心深处寻找真正的平静与和谐。
接着,“或在尘中或在乡”,表明了修炼并非必须远离尘世,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进行。无论是身处繁华的都市(尘中)还是宁静的乡村(乡),关键在于个人的心境与态度。这反映了道家哲学中“道在世间,无处不在”的思想,强调了修炼的普遍性和内在性。
“土德厚时丹得厚”,运用了五行学说中的概念,将“土”视为承载万物的基础,象征着稳定与厚实。在这里,“丹”既可理解为道教炼丹术中的丹药,也象征着修炼者内心的纯净与升华。这句话表达了在稳定与厚实的基础上,修炼者能够达到心灵的纯净与升华,实现内在的转化与提升。
最后,“妄为立见有迍殃”,告诫人们在修炼过程中要避免浮躁与妄动,否则会招致失败与祸患。这里的“迍殃”意味着挫折与灾难,提醒修炼者需保持谦逊、谨慎的态度,遵循正确的道路,才能避免误入歧途。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山林静谧的场景,强调了在日常生活中追求内心平静与自我提升的重要性,同时警示修炼者要避免急功近利的心态,以稳定与厚实为基础,谨慎行事,方能达成心灵的升华与内在的和谐。
我昔还自南,从此适旧许。
再岁常杜门,壁观无与语。
何人自惊顾,未听即安处。
亟逃颍州籍,来贯汝南户。
妻孥不及将,童仆具樽俎。
身如孤栖鹊,夜起三绕树。
故人乐安生,风节似其父。
忻然暂一笑,舍我西南去。
去已还闭门,时作野田步。
萧条古僧舍,遗像得颜鲁。
精神凛如生,今昔吾与女。
已同羁穷厄,但脱生死怖。
幸世方和平,有土非寇虏。
春寒烧黄茅,昼饭煮青茹。
何必潩上田,幸此足粳稌。
归心念狂简,裁制时已莫。
女子勿言弱,男儿何必强。
君看张夫人,身举十五丧。
头上脱笄珥,箧中斥襦裳。
筑坟连丘山,松柏郁苍苍。
亲戚不为助,涕泣感道傍。
昔有王氏老,身为尚书郎。
亲死弃不葬,簪裾日翱翔。
白骨委庐陵,宦游在岐阳。
一旦有丈夫,轩轩类佯狂。
相面识心腹,开口言灾祥。
嗟汝平生事,不了令谁当。
汝身暖丝绵,汝口甘稻粱。
衣食未尝废,此事乃可忘。
一言中肝心,投身拜其床。
傍人漫不知,相视空茫茫。
终言汝不悛,物理久必偿。
儿女病手足,相随就沦亡。
鄙夫本愚悍,过耳风吹墙。
明年及前期,长子忧骭疡。
一麾守巴峡,双柩还故乡。
弱息虽仅存,蹒跚亦非良。
谁言天地宽,网目固自张。
古事远不信,近事世所详。
企张非求福,祸败当惩王。
《同孔常父作张夫人诗》【宋·苏辙】女子勿言弱,男儿何必强。君看张夫人,身举十五丧。头上脱笄珥,箧中斥襦裳。筑坟连丘山,松柏郁苍苍。亲戚不为助,涕泣感道傍。昔有王氏老,身为尚书郎。亲死弃不葬,簪裾日翱翔。白骨委庐陵,宦游在岐阳。一旦有丈夫,轩轩类佯狂。相面识心腹,开口言灾祥。嗟汝平生事,不了令谁当。汝身暖丝绵,汝口甘稻粱。衣食未尝废,此事乃可忘。一言中肝心,投身拜其床。傍人漫不知,相视空茫茫。终言汝不悛,物理久必偿。儿女病手足,相随就沦亡。鄙夫本愚悍,过耳风吹墙。明年及前期,长子忧骭疡。一麾守巴峡,双柩还故乡。弱息虽仅存,蹒跚亦非良。谁言天地宽,网目固自张。古事远不信,近事世所详。企张非求福,祸败当惩王。
https://shici.929r.com/shici/SxNLD.html
蔼蔼才名世,骎骎日转禺。
一时同接淅,平昔共栖梧。
揽辔真壮士,拥旄良丈夫。
尘埃脱缁绶,水石慰霜须。
胜地来相失,清樽未暇俱。
射馀空见帖,铸罢祗观模。
归计何当决,徂年贵早图。
槛中终为食,韝上耻闻呼。
顾我千羊毳,平生一钓舻。
微官不须满,也复试游吴。
壁毁丹青在,移来殿庑深。
赋形惊变态,观佛觉无心。
旌旆翻空色,笙竽含妙音。
风流出吴样,遗法到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