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熙宁壬子八月于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嵩少之间至许昌共得大小诗二十六首.将出洛城过广爱寺见三学演师引观杨惠之塑宝山朱瑶画文殊普贤为赋三首·其三》
《熙宁壬子八月于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嵩少之间至许昌共得大小诗二十六首.将出洛城过广爱寺见三学演师引观杨惠之塑宝山朱瑶画文殊普贤为赋三首·其三》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壁毁丹青在,移来殿庑深。

赋形惊变态,观佛觉无心。

旌旆翻空色,笙竽含妙音。

风流出吴样,遗法到如今。

(0)
翻译
墙壁上的壁画虽已损毁,但仍然深藏在宫殿的廊檐之间。
佛像形态各异,令人惊叹,仿佛有生命般变化多端,让人观看时感到心灵平静。
旗帜在空中翻飞,色彩斑斓,笙笛吹奏出美妙的音乐。
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源自吴地,至今仍流传不衰。
注释
壁:墙壁。
毁:损坏。
丹青:彩色绘画。
在:存在。
移来:搬移至此。
殿庑:宫殿的廊屋。
赋形:赋予形态。
惊变态:令人惊叹的变化。
观佛:观看佛像。
觉无心:感到心静如水。
旌旆:旗帜。
翻空色:在空中翻飞的色彩。
笙竽:笙和竽,古代乐器。
含妙音:发出美妙的声音。
风流:艺术风格。
出吴样:源自吴地的样式。
遗法:遗留下来的方法或传统。
到如今:直到现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描绘了他在洛阳妙觉寺考试后途经广爱寺时,被引见欣赏到杨惠之的塑像和朱瑶的壁画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赞美了艺术作品的魅力,尤其是对塑像的生动形态和壁画的奇幻色彩表达了惊叹。他提到的"赋形惊变态",意指塑像栩栩如生,形态各异;"观佛觉无心"则传达出佛像的宁静与超然。诗人还赞赏了作品中流露出的吴地艺术风格,以及这些技艺流传至今的珍贵。整首诗体现了对古代艺术的敬仰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扫地游.咏草

冻泥润雨,渐寸寸香芽,翠平如剪。东风不管。

任遥村密驿,尽教生遍。满目萋萋,只有城闉未见。

望中远。点老树舞红,巴锦新浣。南浦残照浅。

是甚处钿车,冷痕初碾。带愁无限。

认家山来路,总迷春眼。江口青连,分出柔波一线。

画帘卷。惹窥楼、晓梳人怨。

(0)

满江红.为周雪客题画册

峨雪初消,洞庭水、高没楚天。

被真把、并刀剪取,藤几留看。

方絮澹浮云梦泽,尖毫轻抹酒香山。

浑不知、是月是斜阳,涵翠澜。帆隐隐,何处船。

衡湘路,有无间。望二妃佩杳,瑟冷空坛。

掌上浪痕疑带响,袖边风色欲生寒。

记此中、两趁米樯过,曾扣舷。

(0)

蓦山溪.春闺和陈大樽韵

暖日烘帘,睡起抛残绣。

衫薄不胜寒,乍朦胧、楚腰如柳。

重开鸾镜,扶起半欹鬓,香痕透。眉痕瘦。

都付红酥手。闲愁惯惹,脉脉频回首。

新种合欢花,爱看他、倚残罗袖。

思寻旧梦,勾引是东风,灯昏候。啼鹃又。

吹落巫山后。

(0)

一丛花.望远

长干滩下木兰桡。郎去路迢遥。长年只趁东风急。

偏石尤、不打春潮。

乌帽乡人,白头艇子,多少是归舠。

桥边青柳路傍桃,全不管魂消。

金钗卜尽归将未,料无过、后日明朝。

已是初更,灯花难信,未必便今宵。

(0)

浪淘沙·其一春宫怨

永夜促虬迟。春透罘罳。衍波题就晓寒词。

正值鸳甃残月白,偏冷铜墀。娥影洗胭脂。

此意谁知。隐闻箫鼓乍惊疑。

多是平阳初进幸,好梦醒时。

(0)

三字令.闺怨

风雨里,送残春。暗消魂。琼笺杳,宝钗分。

燕来时,花落处,怕思君。愁如絮,梦如云。正黄昏。

金猊炙,玉蟾新。恁良宵,谁更惜,可怜人。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曹仁虎 张潮 席豫 陆贽 卢熊 王琚 顾众 司马承祯 许稷 何焯 谢混 鸠罗摩什 可朋 金俊明 陈文述 贺兰进明 虞仲文 舒元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