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都将命乞书,愿身化作蠹书鱼。
蠹鱼生得针来大,日啖银钩三万个。
书生一腹无十围,经炊史酌不曾饥。
君家一编本黄石,积书至今与山齐。
玉川搜肠才一半,邺侯插架端无羡。
如何万卷楼上人,却去黄鹤楼前作宾赞。
书生都将命乞书,愿身化作蠹书鱼。
蠹鱼生得针来大,日啖银钩三万个。
书生一腹无十围,经炊史酌不曾饥。
君家一编本黄石,积书至今与山齐。
玉川搜肠才一半,邺侯插架端无羡。
如何万卷楼上人,却去黄鹤楼前作宾赞。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杨万里所作,名为《寄题邵武张汉杰运干万卷楼》。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书籍珍贵和学习渴望的诗篇。
书生乞求书籍,愿意将自己化作能啖蚀书籍的小鱼(蠹书鱼),以此形象强调对知识的渴望。诗中的“日啖银钩三万个”则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书生对知识的极度渴求和吞噬能力,虽然书生的肚腹不宽,但却从未感到饥饿,这是比喻学习者的智慧无穷。
“君家一编本黄石”及“积书至今与山齐”,则形容主人家的藏书之丰富,如同高山一样宏伟。接着,“玉川搜肠才一半,邺侯插架端无羡”表达了诗人对这份珍贵的知识财富进行了大致浏览,但仍感到不足。
最后,“如何万卷楼上人,却去黄鹤楼前作宾赞”,则是说尽管在拥有万卷藏书的楼中,主人却还要到别处(黄鹤楼)去寻求更高的学问和赞誉。诗中的“作宾赞”可能指的是向那些知识渊博者表示敬意或学习。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书生对知识的极度渴望、主人家藏书如山以及对更深知识的追求,展现了当时文人学士对于书籍与知识的珍视和不懈追求。
白登计秘自堪羞,相印犹归曲逆侯。
安用熊罴三十万,平城遗有子孙忧。
栖贤古招提,十里巨松阴。
栋宇自隋氏,悠悠岁月深。
唐人范生画,风雨欲剥侵。
相传金仙趾,玉质存至今。
星黑夜正午,异物为华灯。
十月雪堂,将归临皋,二客从坡。
适薄暮得鱼,细鳞巨口,新霜脱叶,月步行歌。
有客无肴,有肴无酒,如此风清月白何。
归谋妇,得旧藏斗酒,重载婆娑。登虬踞虎嵯峨。
更凭醉攀翻栖鹘窠。
曾岁月几何,江流断岸,山川非昔,夜啸扪萝。
孤鹤横江,羽衣入梦,应悟飞鸣昔我过。
开户视,但寂寥四顾,万顷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