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长安道中作》
《长安道中作》全文
宋 / 邵雍   形式: 乐府曲辞

长安道上何沾巾,古时道行今时人。

不知寒暑与朝暮,车轮马迹常辚辚。

自是此土亦辛苦,雨作泥兮风为尘。

泥尘返复不知数,大雨大风无出门。

(0)
注释
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这里指代繁华之地。
沾巾:哭泣,这里指悲伤或忧虑。
道行:道路行为,此处指人生道路。
寒暑:寒冷和炎热,代表四季更替。
朝暮:早晨和晚上,表示时间流逝。
车轮马迹:车轮和马蹄的痕迹,象征繁忙的交通。
辚辚:车轮滚动的声音。
辛苦:艰难困苦。
雨作泥兮风为尘:雨水使地面成为泥泞,风卷起尘土。
返复:反复无常。
无出门:不能出门。
翻译
在长安大道上何必哭泣呢,古人之道仍为今人遵循。
不论寒暑早晚,车轮马蹄声总是络绎不绝。
这片土地本就艰辛,雨水成泥,风起则尘土飞扬。
泥泞和尘土反复无常,大雨大风时人们难以出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长安大道上的日常景象,诗人邵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行人匆匆、生活艰辛的感慨。首句“长安道上何沾巾”暗示了道路的繁忙和行人不易流泪的坚韧,仿佛在说即使身处繁华都城,人们也无暇顾及泪水。接下来的“古时道行今时人”强调了历史的连续性,无论古今,人们都在这条大道上奔波劳碌。

“不知寒暑与朝暮”写出了时间的流逝和路人的忙碌,他们无暇关注天气变化,车轮马蹄声“常辚辚”,形象地展示了大道的喧嚣。诗人接着指出,“自是此土亦辛苦”,长安之地的生活节奏快且艰难,风雨如尘,道路条件恶劣。“泥尘返复不知数,大雨大风无出门”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艰苦,大雨大风之时,人们几乎无法出行。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长安大道的景象,寓言式地反映了人生的艰辛与世事的变迁,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的感慨。

作者介绍
邵雍

邵雍
朝代:宋   字:尧夫   生辰:1011年—1077年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猜你喜欢

梅花百咏和冯学士海粟作·其八

横影伶仃似有神,半清浅处独呈真。

数枝冲澹晚唐句,一种孤高东晋人。

上苑清房谁耐雪,庐山玉峡肯蒙尘。

是中天趣那能识,惜被东风漏泄春。

(0)

梅花百咏和冯学士海粟作·其七

水中仙子镜中神,夜夜相携入梦真。

陇雁哀残埋玉地,朔风吹老弄蟾人。

寒添灞上双眉冻,愁压江南几屐尘。

雪里不嫌情味苦,一枝占断九州春。

(0)

送禅者归乡

湖海俄经三十年,无端一念忆生缘。

梦中复做还乡梦,禅外重参逆旅禅。

踏碎暮云投古寺,冲开积雪望炊烟。

狂心未向机前歇,溢目家山转弃捐。

(0)

牧斋真人华阳道院

鳌载三峰拥客槎,采真访古意无涯。

云山夜雨棠梨树,宇宙春风棣萼花。

龙洞远分丹井水,鹤松高映赤城霞。

宗师应帝光前绪,仙馆新开第一家。

(0)

道中

野风飘征衣,野日转空壁。

众鸟号荒墟,杂花翳丛棘。

路暗不逢人,烟火望林隙。

(0)

次韵自述

百年有限耻求仙,数口无饥赖薄田。

菰米熟来连日雨,菊花开到小春天。

方从易外穷羲画,无复诗中泥郑笺。

客至酒杯时一举,开笼放鹤舞蹁跹。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释德洪 邵宝 释函是 吴与弼 陆深 释函可 黎民表 朱诚泳 李之世 项安世 林光 佘翔 释居简 于慎行 虞俦 张宁 袁华 刘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