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灯影夜相亲。寒暑迭催频。
短窗几度停犀管,残编尽、知味何人。
帘外雪深风紧,梅花偏旺诗神。千经万史足经纶。
学业志弥沦。天根月窟问今古,文章事、多少迷津。
收敛虚灵莹彻,杖藜随处阳春。
十年灯影夜相亲。寒暑迭催频。
短窗几度停犀管,残编尽、知味何人。
帘外雪深风紧,梅花偏旺诗神。千经万史足经纶。
学业志弥沦。天根月窟问今古,文章事、多少迷津。
收敛虚灵莹彻,杖藜随处阳春。
这首元末明初张宇初的《风入松·问学》是一首表达求学问道心境的词作。开篇“十年灯影夜相亲”,描绘了作者长时间沉浸在书海中,夜晚与灯火相伴,仿佛与学问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接着,“寒暑迭催频”暗示时光荏苒,学习的艰辛与执着。
“短窗几度停犀管,残编尽、知味何人”描绘了作者在简陋的窗前,多次停下笔思考,研读过的书籍虽残破,但无人能真正理解其中深意,流露出一种孤独与寂寞之感。“帘外雪深风紧,梅花偏旺诗神”以景寓情,窗外风雪交加,而梅花独自盛开,象征着即使环境艰苦,作者对知识的追求和诗才并未消减。
下片“千经万史足经纶。学业志弥沦”表达了作者对广博学问的追求,决心深入研究,不断积累。“天根月窟问今古,文章事、多少迷津”进一步强调了探索学术的艰难,以及对知识海洋中的迷失与困惑。“收敛虚灵莹彻,杖藜随处阳春”则寄寓了作者希望保持心灵的清明,即使在困顿中也能找到内心的春天,体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个人的求学历程,展现了作者对学问的热爱与执着,以及在困境中坚守理想的决心。
散雨围舟,流云过树,客程犹滞江曲。
轻薄东风,折了数层帆幅。
记去时、霜柳深黄,恁此际,露条凄绿。
萦目,又天低送暝,乱峰眉蹙。
长憾哀丝豪竹,陶写到中年,春梦难续。
未是秋来,偏恁夜声重复。
乍疑作水浸红楼,奈不似、帘敲碧玉。
愁独,问荒洲燕子,那边投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