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绒綵剌罗襦绣,膏滑蟠龙玉钗溜。
柳腰花脸画蛾眉,练裙六幅湘波皱。
金莲钩小不动尘,海棠含露娇芳春。
雪肌铅华香欲透,无限伤春愁杀人。
萧郎不见空懊恼,镜中只恐朱颜老。
五绒綵剌罗襦绣,膏滑蟠龙玉钗溜。
柳腰花脸画蛾眉,练裙六幅湘波皱。
金莲钩小不动尘,海棠含露娇芳春。
雪肌铅华香欲透,无限伤春愁杀人。
萧郎不见空懊恼,镜中只恐朱颜老。
此诗描绘了一位仕女的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她的服饰、动作以及内心的情感。诗中的“五绒彩刺罗襦绣”描绘了仕女华丽的上衣,绣满了五彩斑斓的图案;“膏滑蟠龙玉钗溜”则展现了她头上装饰的精美玉钗,仿佛龙在其中蜿蜒游动,流光溢彩。接着,“柳腰花脸画蛾眉,练裙六幅湘波皱”描绘了仕女曼妙的身姿和精致的妆容,如同湘水波纹般的裙摆,既柔美又富有动态感。
“金莲钩小不动尘,海棠含露娇芳春”进一步刻画了仕女的步态轻盈,如同金莲轻轻落地,不染尘埃;同时,她如同含苞待放的海棠,既娇嫩又充满生机。最后,“雪肌铅华香欲透,无限伤春愁杀人”表达了仕女肌肤如雪,妆容虽浓但散发出淡淡的香气,却也蕴含着无尽的忧愁与哀思,仿佛春天的美景也无法驱散心中的愁绪。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不仅展现了仕女的外在美,更深入地揭示了她内心的复杂情感,尤其是对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难以长久保持的无奈与哀愁。
玉府文华异俗氓,丹山毛羽尽祥珍。
伊皋相业光前史,王谢家风世有人。
好学少年忘贵胄,摛词奇藻敌阳春。
如今四海皆桃李,曾见槎通万里津。
亭下寒流碧似天,亭边疏柳尚婵娟。
山林隐隐岷峰出,江路超超楚峡连。
对景宛然开画幅,放怀宜此醉金船。
嗟予望极终留恨,千里浓云与淡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