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道不拾遗》
《道不拾遗》全文
宋 / 林希逸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世似江河去,还闻返朴时。

久藏天下富,不拾道中遗。

行者歌如砥,谁与叹泣岐。

锄金宁弗顾,守剑烈能知。

楚国亡弓在,荆山抵玉嬉。

抱茅嗟薄俗,屋破呼群儿。

(0)
鉴赏

这首诗《道不拾遗》由宋代诗人林希逸所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社会道德风尚的深刻思考。

首联“世似江河去,还闻返朴时”,以江河比喻时间的流逝,暗示社会变迁,同时也预示着在历史长河中,人们会回归到淳朴的本质。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社会进步与返璞归真的辩证思考。

颔联“久藏天下富,不拾道中遗”,强调了财富与道德的关系。诗人认为,真正的富有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积累,更在于内心的充实与道德的坚守。不拾道中遗,意味着即使在利益面前,也要保持高尚的道德操守,不为私欲所动。

颈联“行者歌如砥,谁与叹泣岐”,通过行者的歌声与歧路的感叹,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道路选择的思考。行者歌唱如砥,象征着坚定前行的决心;而谁与叹泣岐,则反映了在复杂的人生岔路口,人们可能会感到迷茫和无助。这一联揭示了在追求理想与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勇气和智慧来做出正确的选择。

尾联“锄金宁弗顾,守剑烈能知”,进一步深化了对道德与物质关系的探讨。锄金宁弗顾,意味着面对诱惑,宁愿放弃物质的追求,也不愿违背道德原则;守剑烈能知,则强调了坚守正义与真理的重要性。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对于个人品格和社会道德的高度重视。

最后,“楚国亡弓在,荆山抵玉嬉”运用典故,借楚国失弓和荆山产玉的故事,寓意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内心的纯净与高洁,如同楚国失而复得的弓,荆山产出的美玉一样珍贵。同时,也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不应忘记精神层面的修养。

“抱茅嗟薄俗,屋破呼群儿”则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忧虑。抱茅嗟薄俗,是对社会上道德沦丧、人心浮躁现象的感慨;屋破呼群儿,可能是在呼吁社会关注弱势群体,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

综上所述,《道不拾遗》不仅是一首对社会道德风尚的深刻反思之作,也是诗人对人生价值、道德原则以及社会和谐美好愿景的深情呼唤。

作者介绍

林希逸
朝代:宋

福州福清人,字肃翁,号竹溪、庸斋。理宗端平二年进士。善画能书,工诗。淳祐中,为秘书省正字。景定中,迁司农少卿。官终中书舍人。有《易讲》、《考工记解》、《竹溪稿》、《鬳斋续集》等。
猜你喜欢

东坡八首,并叙·其四

种稻清明前,乐事我能数。

毛空暗春泽,针水闻好语。

分秧及初夏,渐喜风叶举。

月明看露上,一一珠垂缕。

秋来霜穗重,颠倒相撑拄。

但闻畦陇间,蚱蜢如风雨。

新舂便入甑,玉粒照筐筥。

我久食官仓,红腐等泥土。

行当知此味,口腹吾已许。

(0)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悽怆摧心肝。

(0)

杏林春晓

种得千株艳杏花,东风门巷尽赪霞。

行人不识谁家住,错认当年董奉家。

(0)

十二属诗

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

虎啸坐空谷,兔月向窗开。

龙隰远青翠,蛇柳近徘徊。

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

猴栗羞芳果,鸡蹠引清杯。

狗其怀物外,猪蠡窅悠哉。

(0)

小园四首·其一

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阴阴一径斜。

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

(0)

寄乐天

莫嗟虚老海壖西,天下风光数会稽。

灵泛桥前百里镜,石帆山崦五云溪。

冰销田地芦锥短,春入枝条柳眼低。

安得故人生羽翼,飞来相伴醉如泥。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文嘉 项斯 赵翼 姚绶 冯琦 吕祖谦 蔡沈 方以智 吴承恩 曾棨 柳公权 王褒 万俟咏 商辂 华蘅芳 张宇初 崔峒 独孤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