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里竞名花,西苑园边好物华。
开近绮罗添国艳,看来弦管半天家。
佳人北里青丝槛,公子西堂白鼻騧。
为与群芳殿春色,不辞欢赏极豪奢。
长安城里竞名花,西苑园边好物华。
开近绮罗添国艳,看来弦管半天家。
佳人北里青丝槛,公子西堂白鼻騧。
为与群芳殿春色,不辞欢赏极豪奢。
这首《咏牡丹》描绘了牡丹在长安城中的盛况,以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之美。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牡丹的高贵与繁华。
首句“长安城里竞名花”,点明了牡丹在长安城中的地位,作为名花之首,它在城市中竞相绽放,引人注目。接着,“西苑园边好物华”则进一步强调了牡丹所处环境的美好,它不仅在长安城内,更靠近西苑这样的皇家园林,周围物华天宝,更加衬托出牡丹的非凡。
“开近绮罗添国艳,看来弦管半天家”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牡丹与绮罗、弦管联系起来,形象地描绘了牡丹盛开时的景象,如同国色天香,与音乐相伴,营造了一种高雅而奢华的氛围。这里,“绮罗”代表了华丽的服饰,“弦管”则是音乐的象征,两者与牡丹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画面。
接下来,“佳人北里青丝槛,公子西堂白鼻騧”两句,通过“佳人”和“公子”的形象,进一步丰富了场景的生动性。佳人在北里的青丝栏杆旁欣赏牡丹,公子则在西堂前骑着白马,这些人物的加入,使得整个画面更加鲜活,也暗示了牡丹不仅是自然界的瑰宝,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后,“为与群芳殿春色,不辞欢赏极豪奢”表达了诗人对牡丹的喜爱之情,认为牡丹不仅能够为春天增添色彩,更是值得人们尽情欢赏,不惜一切代价追求其美。这种豪奢的赞美,既是对牡丹本身的赞誉,也是对生活美好追求的一种体现。
综上所述,《咏牡丹》不仅描绘了牡丹的美丽与繁华,还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牡丹与人们生活、艺术的紧密联系,以及人们对美的追求与欣赏。
水国云乡,冰魂雪魄,朝来新领春还。
便未怕、天暄蜂蝶,笛转羌蛮。
一树垂云似画,香暗暗、白浅红班。
东风外,清新雪月,潇洒溪山。
应是飞琼弄玉,天不管、年年谪向人间。
占芳事,铅华一洗,红叶俱残。
多少烟愁雨恨,空脉脉、意远情闲。
无人见,翠袖倚竹天寒。
剑岭横天古栈微,相如重驾传车归。
双亲倚门望已久,千骑踏雪行如飞。
人间富贵非不有,似君荣耀真亦稀。
闻道西州遗画像,使我涕泪空沾衣。
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唯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