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歌桂席阑,下马槐烟里。
豪门腐粱肉,穷巷思糠秕。
孤灯照独吟,半壁秋花死。
迟明亦如晦,鸡唱徒为尔。
听歌桂席阑,下马槐烟里。
豪门腐粱肉,穷巷思糠秕。
孤灯照独吟,半壁秋花死。
迟明亦如晦,鸡唱徒为尔。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傍晚的贫寒生活图景,通过对比鲜明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和内心的情感。
“听歌桂席阑,下马槐烟里。”这里借用听歌和下马的场景,构建了一种闲适的氛围。桂树旁的席子、槐花飘香的小径,都透露出一丝幽静与闲雅,但紧接着“豪门腐粱肉”一句,则是对比鲜明地描绘了贫富差距,豪门之中腐烂的粱肉形成鲜明对照,反映出社会的不公和诗人对此的无奈。
“穷巷思糠秕。”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困顿的深切感受。穷巷即贫民居住的地方,而思念的是最基本的食物——糠秕,显示出生活的艰辛和对温饱的渴望。
“孤灯照独吟,半壁秋花死。”诗人在孤独中点燃一盏灯光,以此来伴随自己的吟咏。半壁即墙的一侧,而秋花之死,则是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也象征着诗人的内心世界。
“迟明亦如晦,鸡唱徒为尔。”这里用日光迟缓和夜色降临来比喻时间的流逝,以及生活的艰难。鸡鸣时分,让人感觉到时间的推移,但这种声音仿佛只是为了诗人的孤独而存在。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贫富差异、个人内心世界和时间流逝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困境的深刻感受,以及在这样的背景下,对美好事物无常的理解。
前月月明夜,美人同远光。
清尘一以间,今夕坐相忘。
风落芙蓉露,疑馀绣被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