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知郡韩公挽诗·其二》
《知郡韩公挽诗·其二》全文
宋 / 李弥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雁塔联名旧,盐车得路先。

凌云曾诵赋,纵壑愿推贤。

继剖龙溪竹,同归象骨田。

伤心老盘谷,谁与序山川。

(0)
翻译
雁塔的联名已成往事,盐车上道却先得势。
曾经在云端朗诵辞赋,即使深谷也希望推荐贤才。
继承剖开龙溪的竹子精神,共同回归象骨田的隐居生活。
心中伤感,如今盘谷老矣,又有谁能为我记录山川变迁。
注释
雁塔:古代长安的一座名塔。
盐车:古代运输重物的车子,比喻处境艰难。
凌云:形容志向高远。
赋:古代文体的一种。
纵壑:纵情于山谷,比喻退隐。
龙溪竹:象征高洁或坚韧的品质。
象骨田:指隐居的地方,如田园生活。
盘谷:地名,隐士居所。
序:记载,描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名为《知郡韩公挽诗(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怀念与知郡韩公共度时光的旧地和情谊。

首句“雁塔联名旧”,通过雁塔这一古迹,点出了历史的悠久以及与之相关的往昔情谊。“盐车得路先”则描绘出诗人对于这条道路的熟悉,以及可能在这个环境中经历过的事情。

“凌云曾诵赋”,表达了诗人曾在高高的云端吟咏诗篇,显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接着,“纵壑愿推贤”则是希望能够发现并推荐有才华的人物,体现出诗人的胸怀与期许。

“继剖龙溪竹”,可能是在说接续古人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如同剖析龙溪中的竹子一般。紧接着,“同归象骨田”则是表达了和朋友们一同返回充满象征意义的田园,象骨田或许指的是一个理想化的地方。

最后两句“伤心老盘谷,谁与序山川”,诗人表达了面对旧时光景消逝而感到伤感的心情,以及对于山水自然景观的无尽眷恋之情。这里的“老盘谷”和“序山川”都是充满诗意的地名,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美好。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往昔时光的情感追忆,展现了诗人对于友情、才华以及自然美景的深厚感情。

作者介绍
李弥逊

李弥逊
朝代:宋   号:筠西翁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085~1153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猜你喜欢

思理衣·其一

七十馀年一老翁,心情鹘突脑冬烘。

寒衣无妇无人补,日日关窗怕北风。

(0)

丁未九月闻哀诏

乐青安生今二纪,号弓莫尽白头悲。

帝乡云气神仙远,地道春恩草木知。

裳绣不曾通藻迹,野餐空自切芹私。

江山无改千秋物,明命惟新又一时。

(0)

钟离意不拜赐张恢赃珠

清川弗纳浊,方枘不纳圆。

简珠虽云宝,秽得名莫全。

临恩所不拜,戒饮惩盗泉。

志士无苟取,炳然昭性天。

(0)

游妙明庵

早雾未消迷过湖,妙明春日步堪迂。

门悬断岸溪桥接,水限比邻野寺孤。

侍者鸣琴动春鸟,长年引席候风乌。

偶然此集真鸿迹,乘兴还留水墨图。

(0)

题夏太常满林风雨图二首·其一

太常胸次三湘阔,一洒满林风雨声。

移向鸿山读书处,顿令炎气变秋清。

(0)

南轩听琴

南轩地云僻,遁叟心亦间。

游心太古上,寄兴丝桐间。

知音渺何处,流水复高山。

黄鹤或相和,白云自飞还。

蹇予无郢曲,闻此徒厚颜。

(0)
诗词分类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诗人
谢灵运 张养浩 曹唐 孙思邈 王贞仪 马戴 洪皓 刘敏中 吴筠 范当世 陈继昌 赵文 马廷鸾 金涓 陆机 傅玄 李绅 施闰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