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让珠岩合我收,谁知倭寇复栖留。
申言割地窥齐鲁,无计筹边想富欧。
热血诸生甘废学,惊心列碎誓同仇。
谁知大帅临城下,忍割燕云十六州。
德让珠岩合我收,谁知倭寇复栖留。
申言割地窥齐鲁,无计筹边想富欧。
热血诸生甘废学,惊心列碎誓同仇。
谁知大帅临城下,忍割燕云十六州。
这首诗反映了晚清时期中国面对外侮的无奈与悲愤。诗人以"德让珠岩合我收"起笔,暗喻国家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外来侵略者的警惕。然而,现实却是"谁知倭寇复栖留",表达了对日本侵略者再次侵扰的痛心。
"申言割地窥齐鲁",揭示了列强对中国领土的贪婪,企图侵占山东、江苏一带。诗人接着写到"无计筹边想富欧",表达了对西方列强经济扩张的忧虑,以及无力改变边疆困境的苦涩。
"热血诸生甘废学",展现了青年学子在国难当头时,宁愿放弃学业也要为国家抗争的决心。"惊心列碎誓同仇",表达了全民同仇敌忾的激昂情绪。
最后两句"谁知大帅临城下,忍割燕云十六州",以历史典故作结,借古讽今,痛惜当权者在敌人压境时,竟无法坚守,暗示了对清政府软弱妥协的批判,以及对失去燕云十六州(泛指华北地区)的深深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民族危机的深刻反思。
人事有废兴,大雅古所稀。
深山闻杖履,望古长歔欷。
成宏传十老,列坐吟翠微。
丹青在人间,相见山林姿。
衣冠并简朴,虬髯鬓如丝。
我闻父老言,高名动王畿。
试问蝉冕客,何如大布衣。
奕世绳祖武,风流更相师。
富贵慕幽胜,猿鹤咸猜疑。
立言固不朽,瓣香终在斯。
卓在撚须亭,邈矣古木陂。
扪萝多向往,游人寻旧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