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变雕墙几变灰,举烽指鹿事悠哉。
上皇不念前车戒,却怨骊山是祸胎。
几变雕墙几变灰,举烽指鹿事悠哉。
上皇不念前车戒,却怨骊山是祸胎。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苏轼所作,名为《骊山三绝句(其二)》。其中,“几变雕墙几变灰”表达了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意境,通过对古代宫殿的描绘,反映出历史的沧桑变化。“举烽指鹿事悠哉”则是在比喻,用古代军队举起烽火假装有敌情来欺骗百姓的情形,暗示着政治上的诡计多变和权谋。
“上皇不念前车戒”是说统治者不记取历史的教训,不从前人的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最后一句,“却怨骊山是祸胎”,则是在表达对当前政治局势的不满,通过将骊山比作灾难的根源来隐喻统治者对问题的误解和归咎。
整首诗反映了苏轼对当时政局的深刻洞察和批判,同时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政治家对于历史责任与警示的深切思考。
几度移屋陋巷,兹来倍笑污洼。
短槛蜗涎诎曲,颓檐蠹篆槎枒。
门许故人题鸟,壁容稚弟涂鸦。
饮酒谁共一斗,读书差羡五车。
春月怀人薜荔,秋风吹梦蒹葭。
无榻堪留孺子,有蔬颇类茅家。
霜后老农饷蟹,雨前诗客携茶。
矮菊浸浸彭泽,盆荷小小若耶。
未得山栖聊尔,倘云市隐非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