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杂诗·其二》
《杂诗·其二》全文
明 / 王绂   形式: 古风

雅乐古而澹,其如世不好。

郑声何浸淫,四座舞且蹈。

感慨既异致,善恶难类报。

礿天苦幽玄,纷纷媚于灶。

所享苟非诚,罪福恐颠倒。

立身岂无术,理物良有道。

曾闻舞干羽,苗格罢征讨。

(0)
鉴赏

这首诗《杂诗(其二)》由明代诗人王绂创作,通过对比雅乐与世俗音乐的不同,以及祭祀天地与奉祀灶神的不同态度,表达了对道德与礼仪的深刻思考。

首句“雅乐古而澹”,赞美了古代雅乐的高雅与淡泊,暗示了其深邃的精神内涵。接着,“其如世不好”则指出现实世界中人们对这种高尚艺术的忽视或不欣赏,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

“郑声何浸淫,四座舞且蹈”描绘了世俗音乐的泛滥和人们对其的热烈追捧,与前文的雅乐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里的“郑声”指的是郑国的音乐,常被视为低俗之音,此处用来比喻世俗的音乐风气。

“感慨既异致,善恶难类报”表达了诗人对于不同价值观和行为结果之间难以直接对应的情感,暗示了道德评价的复杂性。

“礿天苦幽玄,纷纷媚于灶”进一步将话题转向宗教信仰,对比了对天神的虔诚与对灶神的谄媚,反映了社会中对不同神灵态度的差异。

“所享苟非诚,罪福恐颠倒”强调了诚意在宗教仪式中的重要性,认为如果缺乏真诚,那么所求的福祉可能会被颠倒,带来相反的结果。

最后,“立身岂无术,理物良有道”提出人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来立身处世,管理万物,暗示了道德与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曾闻舞干羽,苗格罢征讨”引用了《尚书·大禹谟》中的典故,说明通过舞蹈干羽(古代祭祀时使用的乐器)可以感化人心,达到和平的目的,而非诉诸武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雅俗、宗教、道德等多个层面的对比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理想价值的追求。

作者介绍
王绂

王绂
朝代:明

王绂, 明初大画家,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间创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图》。他绘画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其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但他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
猜你喜欢

秋感诗二章·其二

翼翼城上乌,哑哑觅栖宿。

岂知空江心,凄有燕影独。

便随乌鸟飞,夜将止谁屋?

止亦不得依,去亦不得归。

芳草失春绿,关河多凉晖。

凉晖浩莽中,燕与落叶随。

(0)

扇影词三十八章·其十三

窣地猩红耀锦裾,丰肌灼灼照芙蕖。

掌中难觅昭阳燕,怪底刘宫嬖媚猪。

(0)

扇影词三十八章·其二

菡萏心情豆蔻年,春波如醁照蝉嫣。

停骖一顾鸣珂曲,可有他时汧国缘?

(0)

舟行杂诗十章·其二

桃花西塞色,红过岘山村。

明渌晓相媚,春霞晚有痕。

橛头香匝幕,水尾簖通门。

堕露忽沾袖,残英还入樽。

(0)

过钱氏北墅作二章·其二

密桂丛楠窱以幽,月明清夜梦当游。

窥巢剩燕防风雨,撷蕙佳人怨蹇脩。

漫秘兼金封马鬣,试听急水下龙湫。

登楼吾且摅吾抱,天半神鹰炯碧眸。

(0)

阳湖观竞渡

空江万沫飞青雨,白昼阗阗闹钲鼓。

下流争避龙船来,一泻飞翎脱雕弩。

龙颔滉漾明月珠,龙衣五綵垂流苏。

豹麾豸钺肃天仗,盖幡孔翠屏珊瑚。

翩翩画桨打菱叶,袅袅花竿惊鸭雏。

回风细乐极窅眇,衮旒绚饰尸童姝。

江淮近俗效蛮粤,如此穷饰他所无。

鸱夷流泊汨罗放,二灵不死均与胥。

谁创淫祀据稗乘,十姨五圣同讹诬。

五月五日入霉节,一雨半月城郊芜。

廛民拭目俟晴朗,及晴鬨市从嬉娱。

典衣鬻环助神醉,租税若可宽须臾。

君不闻黄流如海京门注,河伯无灵老蛟怒。

郊水沄沄鱼入门,城云惨惨鸦愁树。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董士锡 太白山神 李璟 陈季同 周晋 严忠济 田游岩 王象春 郏亶 崔元略 滕珦 王嫱 梁焘 都穆 温峤 班婕妤 陈时政 叶法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