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江万沫飞青雨,白昼阗阗闹钲鼓。
下流争避龙船来,一泻飞翎脱雕弩。
龙颔滉漾明月珠,龙衣五綵垂流苏。
豹麾豸钺肃天仗,盖幡孔翠屏珊瑚。
翩翩画桨打菱叶,袅袅花竿惊鸭雏。
回风细乐极窅眇,衮旒绚饰尸童姝。
江淮近俗效蛮粤,如此穷饰他所无。
鸱夷流泊汨罗放,二灵不死均与胥。
谁创淫祀据稗乘,十姨五圣同讹诬。
五月五日入霉节,一雨半月城郊芜。
廛民拭目俟晴朗,及晴鬨市从嬉娱。
典衣鬻环助神醉,租税若可宽须臾。
君不闻黄流如海京门注,河伯无灵老蛟怒。
郊水沄沄鱼入门,城云惨惨鸦愁树。
空江万沫飞青雨,白昼阗阗闹钲鼓。
下流争避龙船来,一泻飞翎脱雕弩。
龙颔滉漾明月珠,龙衣五綵垂流苏。
豹麾豸钺肃天仗,盖幡孔翠屏珊瑚。
翩翩画桨打菱叶,袅袅花竿惊鸭雏。
回风细乐极窅眇,衮旒绚饰尸童姝。
江淮近俗效蛮粤,如此穷饰他所无。
鸱夷流泊汨罗放,二灵不死均与胥。
谁创淫祀据稗乘,十姨五圣同讹诬。
五月五日入霉节,一雨半月城郊芜。
廛民拭目俟晴朗,及晴鬨市从嬉娱。
典衣鬻环助神醉,租税若可宽须臾。
君不闻黄流如海京门注,河伯无灵老蛟怒。
郊水沄沄鱼入门,城云惨惨鸦愁树。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地区端午节期间,人们在阳湖观看龙舟竞渡的热闹场景。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龙舟上的装饰、划桨的动态以及周围环境的氛围,营造出一种热烈而充满民俗风情的画面。
首句“空江万沫飞青雨”,描绘了江面波涛汹涌,雨滴如珠,营造出端午时节特有的湿润和热闹气氛。接着,“白昼阗阗闹钲鼓”则进一步渲染了现场的喧嚣与欢腾,锣鼓声声,人声鼎沸。
“下流争避龙船来,一泻飞翎脱雕弩。”描述了龙舟竞赛的激烈场面,参赛者们奋力划桨,箭矢如飞,展现出竞技的紧张与刺激。
“龙颔滉漾明月珠,龙衣五綵垂流苏。”通过龙舟的装饰细节,如龙首的珠光宝气和龙身的五彩流苏,展现了节日的奢华与喜庆。
“豹麾豸钺肃天仗,盖幡孔翠屏珊瑚。”这里运用了象征性的元素,如豹旗、兽钺、盖幡等,不仅增添了画面的丰富性,也暗示了仪式的庄重与神圣。
“翩翩画桨打菱叶,袅袅花竿惊鸭雏。”描绘了划桨者的动作与自然界的互动,菱叶轻摇,鸭雏受惊,构成了一幅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
“回风细乐极窅眇,衮旒绚饰尸童姝。”通过音乐与服饰的描写,展现了节日的欢乐与文化的传承,衮旒代表了贵族的华丽,童姝则体现了民间的活泼。
“江淮近俗效蛮粤,如此穷饰他所无。”指出这种习俗在江淮地区的流行,并强调了其独特的装饰风格。
“鸱夷流泊汨罗放,二灵不死均与胥。”借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屈原等先贤的怀念与敬仰。
“谁创淫祀据稗乘,十姨五圣同讹诬。”批评了某些不实的祭祀传统,强调了正确传承文化的重要性。
“五月五日入霉节,一雨半月城郊芜。”描述了端午节的特定日期与天气状况,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
“廛民拭目俟晴朗,及晴鬨市从嬉娱。”表现了民众对晴朗天气的期待,以及节日中人们的尽情娱乐。
“典衣鬻环助神醉,租税若可宽须臾。”反映了人们为了庆祝节日,不惜典当衣物、出售饰品,甚至暂时放宽税收政策的情况。
“君不闻黄流如海京门注,河伯无灵老蛟怒。”借用神话传说,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郊水沄沄鱼入门,城云惨惨鸦愁树。”最后以自然景象的变化,象征着节日结束后的宁静与沉寂。
整首诗通过对端午节龙舟竞渡这一民俗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江南地区浓厚的文化氛围和人民的欢庆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与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
极知身作崇,何用食为妖。
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
作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