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鬟翠溜,借碧云几片,叶底吹绉。
衣染螺肥,鬓映蝉疏,不数洛阳妆旧。
分明未醒蘼芜梦,又却似、朝酣渌酒。
倘悄凭、亭北栏干,错认九疑仙否。
底用焉支多买,石家珠有价,国色无偶。
娇倩风扶,艳欲烟迷,做弄莺僝燕僽。
碧罗天上词仙见,定三叠、清平吟又。
恰销魂、看到成阴,早是一庭红瘦。
宝鬟翠溜,借碧云几片,叶底吹绉。
衣染螺肥,鬓映蝉疏,不数洛阳妆旧。
分明未醒蘼芜梦,又却似、朝酣渌酒。
倘悄凭、亭北栏干,错认九疑仙否。
底用焉支多买,石家珠有价,国色无偶。
娇倩风扶,艳欲烟迷,做弄莺僝燕僽。
碧罗天上词仙见,定三叠、清平吟又。
恰销魂、看到成阴,早是一庭红瘦。
这首《绿意·绿牡丹》由清代诗人戴延介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绿牡丹的绝世之美。
开篇“宝鬟翠溜,借碧云几片,叶底吹绉”,以“宝鬟”比喻绿牡丹的花蕊,翠绿如流,仿佛借了几片碧云点缀其间,形象地描绘出绿牡丹在绿叶掩映下的娇美姿态。接着“衣染螺肥,鬓映蝉疏,不数洛阳妆旧”,将绿牡丹的花瓣比作螺纹,鬓发般轻盈,其色泽与形态远胜于古代洛阳的牡丹,强调了绿牡丹的独特魅力。
“分明未醒蘼芜梦,又却似、朝酣渌酒”,通过梦境和酒醉的比喻,进一步渲染绿牡丹的神秘与醉人之感。紧接着“倘悄凭、亭北栏干,错认九疑仙否”,想象着有人在亭边倚靠栏杆,误将绿牡丹认作九疑山的仙子,表达了对绿牡丹超凡脱俗之美的赞叹。
“底用焉支多买,石家珠有价,国色无偶”,以“焉支”、“石家珠”等珍贵之物来衬托绿牡丹的国色天香,无法用任何价值来衡量其独特之美。接下来“娇倩风扶,艳欲烟迷,做弄莺僝燕僽”,描绘了绿牡丹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其艳丽如同烟雾般迷人,引得黄莺燕子也前来嬉戏,更添了几分生动与活力。
“碧罗天上词仙见,定三叠、清平吟又”,想象着词仙在碧罗天上看此美景,定会吟诵不止,表达了对绿牡丹艺术价值的高度认可。最后“恰销魂、看到成阴,早是一庭红瘦”,点明了绿牡丹的盛开与凋零,虽美却短暂,让人不禁为之动容,感叹其生命的短暂与美丽。
整首诗通过对绿牡丹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之美,也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对自然景观的深情赞美和对生命哲理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