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峰前双玉阙,武帝升中有车辙。
三柏盘根阅世孤,千五百年色如铁。
映石高枝浅黛飞,参天老干空青裂。
翠叶曾披汉代云,铜柯颇照秦时月。
只今犹荫太乙池,何但晴含嵩岭雪。
我行骑出登封门,下马摩挲尔尚存。
容留幸见清平世,长养深知雨露恩。
溜皮碧藓龙鳞矗,霜骨苍棱犀甲繁。
天柱露盘气萧瑟,缑山白鹤回翩翻。
坛前白日忽清朗,崔嵬古树交深爽。
十六仙人何处游,缤纷玉女能来往。
漠漠砾沙风昼寒,摧残芝草与琅玕。
乾坤万木冻应折,惟有三花尔共看。
万岁峰前双玉阙,武帝升中有车辙。
三柏盘根阅世孤,千五百年色如铁。
映石高枝浅黛飞,参天老干空青裂。
翠叶曾披汉代云,铜柯颇照秦时月。
只今犹荫太乙池,何但晴含嵩岭雪。
我行骑出登封门,下马摩挲尔尚存。
容留幸见清平世,长养深知雨露恩。
溜皮碧藓龙鳞矗,霜骨苍棱犀甲繁。
天柱露盘气萧瑟,缑山白鹤回翩翻。
坛前白日忽清朗,崔嵬古树交深爽。
十六仙人何处游,缤纷玉女能来往。
漠漠砾沙风昼寒,摧残芝草与琅玕。
乾坤万木冻应折,惟有三花尔共看。
这首《汉柏行》描绘了万岁峰前两座玉阙旁的古柏,历经千年依旧坚韧不拔,其形态与历史的痕迹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自然与时间的对话。
首句“万岁峰前双玉阙”,以壮丽的山峰和庄严的玉阙为背景,营造出一种神圣而宏伟的氛围。接着,“武帝升中有车辙”一句,通过想象古代帝王的车轮印迹,将历史的厚重感融入景物之中,引出对古柏的描述。
“三柏盘根阅世孤,千五百年色如铁。”这两句直接赞美了古柏的坚韧与岁月的见证。盘根错节的树根,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孤独与坚持,而“色如铁”的描述,则强调了古柏历经风雨依然保持的坚毅与不变。
接下来,“映石高枝浅黛飞,参天老干空青裂。”描绘了古柏在岩石间生长的姿态,高耸的枝条如同浅黛色的云朵飘动,参天的老干则在空中留下裂痕,展现出一种苍劲之美。
“翠叶曾披汉代云,铜柯颇照秦时月。”通过“翠叶”与“铜柯”的对比,不仅描绘了古柏的外貌特征,也暗示了它见证了汉代与秦朝的历史变迁。
“只今犹荫太乙池,何但晴含嵩岭雪。”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古柏的生机与生命力,即使在现代社会中,它仍然庇护着人们,不仅仅是晴天时嵩山的积雪,更是四季的更替与生命的延续。
“我行骑出登封门,下马摩挲尔尚存。”诗人亲自来到古柏前,抚摸着它,表达了对古柏的敬仰与感慨。
“容留幸见清平世,长养深知雨露恩。”诗人感叹于古柏在和平年代的存在,以及它对自然雨露的深深感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最后,“溜皮碧藓龙鳞矗,霜骨苍棱犀甲繁。”通过比喻,描绘了古柏表面的苔藓与树皮,如同龙鳞般矗立,霜冻的树干则像犀牛的甲壳一样繁密,进一步强化了古柏的古老与壮观。
“天柱露盘气萧瑟,缑山白鹤回翩翻。”这两句将古柏置于更为广阔的自然景观中,天柱山的露盘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缑山上的白鹤翩翩起舞,增添了诗作的意境美。
“坛前白日忽清朗,崔嵬古树交深爽。”在祭坛前,阳光突然变得明亮而清爽,古老的树木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片凉爽的空间,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
“十六仙人何处游,缤纷玉女能来往。”诗人想象十六位仙人在空中游荡,玉女们在人间往来,增添了神话色彩,使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有趣。
“漠漠砾沙风昼寒,摧残芝草与琅玕。”面对沙漠中的寒冷与风沙,古柏却能保护周围的植物,显示出它的强大生命力。
“乾坤万木冻应折,惟有三花尔共看。”在严冬中,万物凋零,只有古柏的三花(可能指的是三种不同的花)与之相伴,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古柏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生命力,也蕴含了对历史的回顾与对未来的展望,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
夫为君上兮,慈顺明恕。可以化人,忍行昏恣。
独乐其身,一徇所欲。
万方悲哀,于斯而喜,当云何哉?
夫为君上兮,兢慎俭约。可以保身,忍行荒惑。
虐暴于人,前世失国。
如王者多,于斯不寤,当如之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