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海庙灾》
《海庙灾》全文
明 / 范景文   形式: 古风

海翻夜闻鲛人哭,水晶宫阙烟如瀑。

万丈冰绡逐劫灰,珊瑚落烬溅红玉。

不夜城赭烂霞标,冯夷少势回禄骄。

长鲸鼓浪战不胜,弱水愁渡仙人桥。

波臣晓向承明谒,邈邈天阍隔日月。

君不见旱风吹破草头青,千里地赤白惟骨。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海庙遭遇火灾的场景,以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火势的猛烈与灾难的惨烈。开篇“海翻夜闻鲛人哭,水晶宫阙烟如瀑”运用夸张的手法,将夜晚海上的景象与传说中的鲛人哭泣相联系,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悲凉的氛围。接着,“万丈冰绡逐劫灰,珊瑚落烬溅红玉”通过“逐劫灰”的描述,形象地表现了大火焚烧万物的场景,珊瑚在烈焰中化为碎片,如同红玉般散落,进一步渲染了火灾的破坏力。

“不夜城赭烂霞标,冯夷少势回禄骄”两句,将城市比作不夜之城,霞标则象征着城市的辉煌,然而在火灾面前,这一切都变得黯淡无光,冯夷(水神)的势力也显得微不足道。接下来,“长鲸鼓浪战不胜,弱水愁渡仙人桥”运用了长鲸与弱水的意象,长鲸试图抵抗巨浪,但最终无法取胜,弱水让渡仙人桥的仙人们感到忧愁,进一步强调了火灾的不可抗拒性。

最后,“波臣晓向承明谒,邈邈天阍隔日月”描绘了火灾后的情景,波臣(海神)在清晨前往承明殿(古代帝王处理政务的地方)拜谒,但天门(象征权力与秩序的边界)被大火阻隔,仿佛日月都被遮蔽,暗示了火灾对社会秩序的巨大冲击。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不仅描绘了火灾的壮观景象,还深刻反映了灾难对人们生活和社会秩序的影响,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思考。

作者介绍
范景文

范景文
朝代:明

范景文(1587年—1644年),明末殉节官员。字梦章,号思仁,别号质公,河间府吴桥(今属河北)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破宣府,烽火逼京师,众臣请帝南幸,范景文劝帝“固结人心,坚守待援”,不久崇祯自缢。范景文留下遗书曰:“身为大臣,不能灭贼雪耻,死有余恨。”后赴双塔寺旁的古井自杀。赠太傅,谥文忠。著有《大臣谱》、《战守全书》。
猜你喜欢

送十虚上人自罗浮归楚

粤山楚水任孤筇,试问津梁隔几重?

湘浦兰香朝浣钵,洞庭风急夜降龙。

观空自豁人天眼,出世浑忘去住踪。

赠别曹溪泉一勺,知君心已悟南宗。

(0)

陈永平表弟园花呈瑞李变白而红菊变白而黄二妙易妆中含佳意投诗索和报以斯章

浥露凌霜压众芳,花神变幻两呈祥。

冰姿点绛邀新宠,粉额图黄改晚妆。

剪就绯衣逢上巳,筵开金屋宴重阳。

閒园乐事知多少,日日征歌进百觞。

(0)

老女吟和周毓庭三首·其一

东邻调瑟杂吹箫,听罢空房更寂寥。

岁晏云屏虚射雀,秋深银汉未成桥。

不禁珠泪临风落,自惜红颜倚镜消。

惆怅花前兼月下,年年瘦尽楚宫腰。

(0)

何凝生投赠新诗赋答

清风朗月正怀人,忽寄诗筒托雁臣。

共道贾生才弱冠,却疑长吉是前身。

孤高鹤警三天露,宛转莺啼万谷春。

试问词源几深浅,与君同探浣花津。

(0)

乌蛮滩谒伏波庙

风波满眼滩声恶,世路因君倍感伤。

谤箧珠玑疑薏苡,云台名姓掩椒房。

据鞍人去乾坤老,标柱功垂日月长。

一曲南征还记否?戍楼横笛正吹霜。

(0)

寄题曾璇石年兄施造永济桥

高蹑虹桥似步虚,欢声雷动跃龙鱼。

神驱海石工先就,人度金绳乐有馀。

望去七星天上水,归来驷马日边车。

问君待月凭栏处,半夜曾传父老书。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刘筠 胡铨 萧衍 陈子昂 范祖禹 舒邦佐 宋湘 袁中道 陈楠 葛长庚 赵湘 申时行 李世民 杨奂 海瑞 徐凝 冯延巳 夏完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