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归白社,不复到青门。
时倚檐前树,远看原上村。
青菰临水拔,白鸟向山翻。
寂寞于陵子,桔槔方灌园。
一从归白社,不复到青门。
时倚檐前树,远看原上村。
青菰临水拔,白鸟向山翻。
寂寞于陵子,桔槔方灌园。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归隐田园的生活状态,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界的深切感受和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满足。
“一从归白社,不复到青门”两句,诗人通过对比前的繁华与现在的淡泊,抒写了自己的决绝世俗、选择隐居的心境。这里的“白社”与“青门”,常被解读为诗人内心世界的象征,表达了从喧嚣都市到宁静乡间的心路历程。
“时倚檐前树,远看原上村”一句,通过“倚檐”和“远看”的动作,展现了诗人的闲适情怀。他不再追逐尘世的繁华,而是选择在家中静观周围自然景致,这种生活方式充满了对生命本真的回归。
“青菰临水拔,白鸟向山翻”两句,则通过具体形象描绘了乡间的宁静与生机。这里,“青菰”和“白鸟”的细节描写,不仅展示了诗人观察自然的细致,还传达了一种生命力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
最后两句“寂寞于陵子,桔槔方灌园”,通过“寂寞”一词传递出一种淡定的情感,而“桔槔方灌园”的景象,则是对劳作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一种描绘。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也反映了他对于生活简单而充实的一种向往。
总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田园风光图,并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传递出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喜悦与满足。
我爱古人巧,创物掩前闻。
遐哉苍颉氏,赖此蒙将军。
将军绝地脉,乃解开人文。
模写不得力,制作空云云。
祇今千载下,艺圃专策勋。
贬黜毛锥子,褒进中书君。
工拙无定在,好恶有殊分。
老我翻墨沈,落纸无烟云。
有生来被褐,倩客试书裙。
双金惭报赠,只字寄殷勤。
河中之野木连理,文人作颂何所美。
鲤湖之水莲双葩,史臣纪异不足誇。
木叶饥来岂堪食,莲花远观空有色。
由来上瑞是丰年,芙蓉池外麦连天。
一茎三穗攒秀颖,好事军中万口传。
阅武堂成政多暇,刀剑不如牛犊价。
老农啖饭看升平,奇祥异产从天下。
香饵先收夏陇云,雪匙可卜秋田稼。
绝怜西蜀杜参谋,困饥空怀当世忧。
崆峒麦熟无人穫,且问王师休未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