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瘠民如寄,穷乡半古庄。
开荒聊种麦,懒织不栽桑。
寒水鱼无乐,春山草尚黄。
耕田难得穫,更觅禹馀粮。
地瘠民如寄,穷乡半古庄。
开荒聊种麦,懒织不栽桑。
寒水鱼无乐,春山草尚黄。
耕田难得穫,更觅禹馀粮。
这首诗描绘了边远地区贫瘠土地上百姓的生活状态,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实感。
首句“地瘠民如寄”,形象地描述了土地贫瘠,人民生活如同寄生一般,暗示了生存环境的恶劣。接着,“穷乡半古庄”进一步点明了地点偏远且历史悠久的特点,透露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开荒聊种麦,懒织不栽桑”两句,通过“聊”和“不”两个词,生动地展现了农民在艰苦环境下勉力维持生计的无奈与辛酸。他们只能在荒地上种植小麦以求生存,而无法像其他地方那样进行精细的农作,如养蚕织布等,这反映了当地农业生产的落后和农民生活的艰辛。
“寒水鱼无乐,春山草尚黄”则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自然环境的严酷。即使在春天,山上的草依然枯黄,暗示了气候的寒冷和土地的贫瘠,连鱼儿也无法在冰冷的水中得到快乐。这种景象不仅令人感到凄凉,也反映了当地生态环境的脆弱和恶劣。
最后,“耕田难得穫,更觅禹馀粮”表达了农民们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仍然渴望着能够有所收获,甚至不惜寻找传说中的“禹馀粮”——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奇食物,以期改善生活状况。这一句既体现了农民们的坚韧不拔,也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边远地区农民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困苦境遇,以及他们在逆境中坚韧不屈的精神面貌。
自天钟秀,看人物谁与、君家为比。
椿桂相辉年少日,事业文章如此。
玉殿诗书,金瓯姓字,简记宸衷里。
有三株桂,一时归耀桑梓。
我愿寿祝南山,尊空北海,不获陪珠履。
惟有瓣香心起敬,敢颂鲁侯燕喜。
大厦万间,金城千里,国计如家计。
日边有诏,苍生端望公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