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蟾皎洁,万里清辉满。云翳长风尽吹散。
想天公、也自知我昨夜无聊,还赐与,通宵尊前吟玩。
海门龙起立,我亦狂来,醉舞婆娑影凌乱。
恐嫦娥笑我、华发苍颜,不悟流光暗中换。
从言有月即中秋,恁乐事、赏心不须分判。
银蟾皎洁,万里清辉满。云翳长风尽吹散。
想天公、也自知我昨夜无聊,还赐与,通宵尊前吟玩。
海门龙起立,我亦狂来,醉舞婆娑影凌乱。
恐嫦娥笑我、华发苍颜,不悟流光暗中换。
从言有月即中秋,恁乐事、赏心不须分判。
这首《洞仙歌·十六夜对月》由明代诗人孙承恩所作,描绘了十六夜晚月之景,以及诗人面对此景时的感慨与思绪。
开篇“银蟾皎洁,万里清辉满”,以“银蟾”比喻月亮,其皎洁明亮,照亮了万里的天空,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冷的氛围。接着“云翳长风尽吹散”,描述了风将遮挡月光的云层吹散,使得月光得以尽情洒落,展现出月色的纯净与广阔。
“想天公、也自知我昨夜无聊,还赐与,通宵尊前吟玩。”这一句运用拟人手法,想象天公体恤人间的孤独与寂寞,特意在夜晚赐予诗人月光,让诗人得以在月光下尽情吟诗赏月,表达了诗人对月光的感激之情。
“海门龙起立,我亦狂来,醉舞婆娑影凌乱。”此处以“海门龙”象征诗人内心的激荡与豪情,即使在月光下醉舞,身影也显得凌乱而自由,展现了诗人面对美景时的狂放与洒脱。
“恐嫦娥笑我、华发苍颜,不悟流光暗中换。”诗人担心月宫中的嫦娥会嘲笑自己年华老去,感叹时光流逝,表达了对岁月易逝的感慨。
最后,“从言有月即中秋,恁乐事、赏心不须分判。”意思是说,只要有月光,便是中秋佳节,这样的快乐时刻无需区分,强调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享受。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内心世界,既有对月光的赞美,也有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城头闲倚一枝藤,病起清羸不自胜。
衙鼓有期催晚坐,绦铃无赖唤晨兴。
爱书习气嗟犹在,寡过工夫愧未能。
寂寞已无台省梦,诸公衮衮自飞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