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曾出帝王尊,身后高名与观存。
石室深居广成子,布囊薄葬杨王孙。
流尘幂幂凝丹灶,清吹徐徐触绛幡。
牢落空山门昼掩,羽人亦说绝嚣烦。
顺风曾出帝王尊,身后高名与观存。
石室深居广成子,布囊薄葬杨王孙。
流尘幂幂凝丹灶,清吹徐徐触绛幡。
牢落空山门昼掩,羽人亦说绝嚣烦。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祖无择所作的《简寂观》,通过对简寂观的描绘,展现了道教隐逸生活的意境。首句“顺风曾出帝王尊”暗示了观中可能曾有高人得道,超越世俗权力;“身后高名与观存”则强调了道家追求的名声不在于世间的浮华,而在于精神的永存。
接下来,“石室深居广成子”借用了广成子的典故,象征着修行者在静谧的石室中潜心修炼;“布囊薄葬杨王孙”则以杨王孙的节俭葬礼,表达对物质欲望的淡泊。诗人通过这些细节,刻画了一个超脱尘俗、清静无为的道观景象。
“流尘幂幂凝丹灶,清吹徐徐触绛幡”描绘了观中的神秘氛围,丹灶象征炼丹修炼,绛幡则可能代表道教的法器,微风吹动,增添了宁静祥和的气氛。最后,“牢落空山门昼掩,羽人亦说绝嚣烦”写出了观中远离尘嚣的环境,即使是羽人(修道之人)也感到这里能消除烦恼,达到内心的清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静谧、超然的道观生活画面,体现了诗人对道教理想生活的向往和敬仰。
过眼不知骑马几,低头何啻问鸡三。
旧游巷陌春风扫,新插田畴夏雨甘。
白首学从无季子,青山招隐有淮南。
人生共落三千界,未去嗔痴且去贪。
寒食穷愁叹陋邦,可怜终日雨淙淙。
不妨农亩连云稼,独惜园花脱锦杠。
最苦繁声欺屋漏,愿看霁色放春江。
明朝日出谁能料,已喜灯花照夜窗。
太一游行遍九宫,世间无地可宽容。
坤维莫傍剑门阁,衡岳何依天柱峰。
睨柱傥能回赵璧,思鲈安用过吴松。
群羊竞语遽如计,欲息兵戈气甚浓。
吴越东风起,江南路,芳草绿争春。
倚危楼纵目,绣帘初卷,扇边寒减,竹外花明。
看西湖、画船轻泛水,茵幄稳临津。
嬉游伴侣,两两携手,醉回别浦,歌遏南云。
有客愁如海,江山异,举目暗觉伤神。
空想故园池阁,卷地烟尘。
但且恁、痛饮狂歌,欲把恨怀开解,转更销魂。
只是皱眉弹指,冷过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