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起慵多欹花骨,云情晻暧兴复没。
那用粉本借春工,偶然以意轻点拂。
曾闻此花最泥人,低枝贪近女儿身。
参差不避纤手摘,两两痴婢苦遭嗔。
画者何人差能似,蜂蝶留连诚何取。
夜深举笔醮花神,祇恐幽香荡无主。
睡起慵多欹花骨,云情晻暧兴复没。
那用粉本借春工,偶然以意轻点拂。
曾闻此花最泥人,低枝贪近女儿身。
参差不避纤手摘,两两痴婢苦遭嗔。
画者何人差能似,蜂蝶留连诚何取。
夜深举笔醮花神,祇恐幽香荡无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兰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画家在深夜里专注地为兰花画像的情景。首句“睡起慵多欹花骨”描绘了画家在慵懒醒来后,倚靠在兰花旁的状态,仿佛与兰花融为一体,流露出对兰花的深情。接着,“云情晻暧兴复没”则以云彩的飘渺来比喻画家创作时思绪的流转,暗示创作过程中的灵感与情感波动。
“那用粉本借春工,偶然以意轻点拂”两句,诗人赞美画家无需借助现成的模版或技巧,而是凭借自己的直觉和心意,轻巧地点染出兰花的神韵。这种创作方式强调了个人情感与艺术表达的直接性,体现了画家的独特视角和高超技艺。
“曾闻此花最泥人,低枝贪近女儿身”描述了兰花的特性——花朵低垂,似乎在吸引着人们的亲近,甚至有些顽皮地“泥人”,即吸引人的注意力。这不仅描绘了兰花的姿态,也暗含了画家对兰花之美的深刻理解和捕捉。
“参差不避纤手摘,两两痴婢苦遭嗔”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兰花与“痴婢”(可能是指画家的助手或作品中的人物)联系起来,形象地表现了兰花的美丽与诱惑力,以及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最后,“画者何人差能似,蜂蝶留连诚何取”表达了对画家技艺的赞叹,认为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如此逼真地描绘兰花,以至于连蜜蜂和蝴蝶都被吸引,无法自拔。这不仅是对画家技艺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兰花自然美的赞美。
“夜深举笔醮花神,祇恐幽香荡无主”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描绘了画家在深夜里专注作画,生怕兰花的幽香在画布上消失,表达了画家对兰花之美的敬畏和对创作过程的虔诚态度。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画家深夜作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兰花之美、画家之技以及艺术创作的神圣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新丰老翁八十八,头鬓眉须皆似雪。
玄孙扶向店前行,左臂凭肩右臂折。
问翁臂折来几年,兼问致折何因缘。
翁云贯属新丰县,生逢圣代无征战。
惯听梨园歌管声,不识旗枪与弓箭。
无何天宝大徵兵,户有三丁点一丁。
点得驱将何处去,五月万里云南行。
闻道云南有泸水,椒花落时瘴烟起。
大军徒涉水如汤,未过十人二三死。
村南村北哭声哀,儿别爷娘夫别妻。
皆云前后征蛮者,千万人行无一回。
是时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
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搥折臂。
张弓簸旗俱不堪,从兹始免征云南。
骨碎筋伤非不苦,且图拣退归乡土。
此臂折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
至今风雨阴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
痛不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
不然当时泸水头,身死魂孤骨不收。
应作云南望乡鬼,万人冢上哭呦呦。
老人言,君听取。
君不闻开元宰相宋开府,不赏边功防黩武。
又不闻天宝宰相杨国忠,欲求恩幸立边功。
边功未立生人怨,请问新丰折臂翁。
《新乐府.新丰折臂翁.戒边功也》【唐·白居易】新丰老翁八十八,头鬓眉须皆似雪。玄孙扶向店前行,左臂凭肩右臂折。问翁臂折来几年,兼问致折何因缘。翁云贯属新丰县,生逢圣代无征战。惯听梨园歌管声,不识旗枪与弓箭。无何天宝大徵兵,户有三丁点一丁。点得驱将何处去,五月万里云南行。闻道云南有泸水,椒花落时瘴烟起。大军徒涉水如汤,未过十人二三死。村南村北哭声哀,儿别爷娘夫别妻。皆云前后征蛮者,千万人行无一回。是时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搥折臂。张弓簸旗俱不堪,从兹始免征云南。骨碎筋伤非不苦,且图拣退归乡土。此臂折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至今风雨阴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痛不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不然当时泸水头,身死魂孤骨不收。应作云南望乡鬼,万人冢上哭呦呦。老人言,君听取。君不闻开元宰相宋开府,不赏边功防黩武。又不闻天宝宰相杨国忠,欲求恩幸立边功。边功未立生人怨,请问新丰折臂翁。
https://shici.929r.com/shici/lq1Ka.html
凤皇楼阁连宫树,天子崔郎自爱贫。
金埒减添栽药地,玉鞭平与卖书人。
家中弦管听常少,分外诗篇看即新。
一月一回陪内宴,马蹄犹厌踏香尘。
长安道上春如绮,朝来冠盖奔流水。
谁人不畏霍家奴,甲第豪雄连戚里。
望中车马多如云,卫青新拜大将军。
腰间金印悬紫绶,门前翠盖拥朱轮。
将军自是椒房宠,由来天幸承恩重。
侍猎长杨赤羽旗,陪游上苑黄金鞚。
道傍青青杨柳垂,五陵年少多光辉。
兰阶珠弹鸣珂去,柳市银灯夜醉归。
香尘百里花如雾,乳燕双双春欲暮。
来往惟闻歌吹声,行人识是长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