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凉生暑未徂,似闻宫叶下高梧。
城头急雨时来去,云际疏星乍有无。
清漏水声催玉箭,绛笼灯影动金铺。
长安道暍知多少,坐待天风一夜苏。
七月凉生暑未徂,似闻宫叶下高梧。
城头急雨时来去,云际疏星乍有无。
清漏水声催玉箭,绛笼灯影动金铺。
长安道暍知多少,坐待天风一夜苏。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露坐于宫殿之中的景象,细腻地捕捉了季节转换之际的微妙变化与自然界的动态美。
首联“七月凉生暑未徂,似闻宫叶下高梧”以“七月”点明时间,暗示夏末秋初的交替,虽暑气未尽,但已有凉意生起,仿佛听见高梧树上落叶的声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凉爽的氛围。
颔联“城头急雨时来去,云际疏星乍有无”进一步描绘了天气的变化,城头的急雨时隐时现,云层间稀疏的星星时隐时现,生动展现了雨后天空的动态美,以及夜色中星辰与风雨交织的景象。
颈联“清漏水声催玉箭,绛笼灯影动金铺”转而描写室内景致,清脆的滴水声仿佛催促着时间的流逝,如同玉箭划过,而红灯笼的光影在金制的门环上摇曳,既增添了室内的温馨感,也映衬出一种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氛围。
尾联“长安道暍知多少,坐待天风一夜苏”则将视角拉回室外,长安大道上的炎热不知有多少人能感受到,诗人选择静静地等待,期待着一夜的天风吹拂,带来清凉与复苏。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渴望,也暗含了对变革与希望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和谐共存,以及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
吾州建溪滩,怒石立巨浪。
浙溪杂砂碛,小波微激荡。
艑郎太章皇,操橹不敢唱。
男妇纷叫嚣,栗如赴敌状。
来船误当冲,去船急扼吭。
水石声相仇,陆行须奡荡。
当其偪仄时,篙师怒相向。
得失尺寸间,谁复知礼让。
我愿挽颓波,万斛得通畅。
来去任自然,樵风轻五两。
山行不知远,丛木忽苍翠。
青岚起层冈,幽幽隐古寺。
初地肇萧梁,嘉名赐唐帝。
复有慈受僧,结庐传宋世。
寺前五株松,落落擎天势。
虬角不可攀,龙鳞时或坠。
山僧颇好名,窃附五柳意。
揖余为余言,此树阅千岁。
其下两石幢,中藏佛舍利。
剔藓试摩挲,其一本无志。
其一会昌年,僧契元书字。
字字空王言,历历时日记。
颇通瘦硬神,亦饶烟云气。
幸藏深山间,勿为椎拓累。
守拙全天真,斯理得罕譬。
少小慕松陵,倡和金兰契。
今来精舍中,曾是结遐企。
栋宇中劫灰,林壑余古致。
我亦烟波徒,翛然愿高寄。
杨花飞,游丝扬,两地相逢不相让。
毕竟杨花性更柔,因风复上杨枝上。
游丝一缕当空垂,欲落不落花蕤蕤。
须臾驻向花阴去,有意寻之不知处。
杨花飘荡丝缠绵,游子心伤望远天。
寄语高楼休极目,鸟啼花落自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