踵息华光信绝尘,黄芽白雪镇长新。
仙翁抱朴仍宗好,好趁丹台八伯人。
踵息华光信绝尘,黄芽白雪镇长新。
仙翁抱朴仍宗好,好趁丹台八伯人。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程俱所作,名为《寄彦文仲长》。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隐喻,展现了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
“踵息华光信绝尘”,开篇即以“踵息”描绘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状态,仿佛在尘世间留下轻盈的足迹,却能看见华美的光芒,暗示着诗人追求的精神境界。这里的“华光”与“绝尘”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出超凡脱俗的气质,也预示着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越。
“黄芽白雪镇长新”,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然物外的意境。黄芽与白雪,分别代表了生命的萌发与纯洁,它们“镇长新”意味着永恒的生机与纯净,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恒久不变与不断更新。
“仙翁抱朴仍宗好”,这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理想状态——像仙翁一样,怀抱朴素之心,坚持内心的喜好与追求。这里“抱朴”不仅指外在的简朴生活,更强调内在的纯真与不染尘埃的精神世界。
“好趁丹台八伯人”,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与那些在“丹台”(道教中象征修炼之地)修炼的高人一同前进的愿望。“八伯人”可能指的是八位德高望重的同道,诗人渴望与他们同行,共同追求精神上的升华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妙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超凡脱俗、追求精神自由与内在纯净的向往,以及对与志同道合之士共探道境的渴望。
大痴道人顾长康,平生痴绝仍画绝。
长卷当年我亦观,大略犹能为人说。
山川历历百里开,仿佛扁舟适吴越。
平林曲岸客共游,复嶂重湖天所设。
渔工樵子互出没,定有高人在岩穴。
墨沈淋漓拾未能,信得画家山水诀。
为人说此亦徒然,把笔安能指下传。
对本临模未为苦,运思想象谁能专。
晴窗设色手自改,输与吾乡沈石田。
小径升堂新筑沙,退朝无事还私衙。
谁移雪岭入我屋,老眼白日疑昏花。
坐游未觉足力倦,倏过野店仍山家。
浅溪舟胶集冻鸭,空谷屦响翔饥鸦。
狂风入林一搅动,零落玉蕊兼珠葩。
此时谁扫林下白,急欲往煮僧房茶。
忽然仰面见高寺,扣户还须持马挝。
长安十年走薄宦,对此似将尘土爬。
西湖寻僧天欲雪,苏子故事今人嗟。
清虚旧韵更可借,捧砚独无王子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