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二月十六日夜独酌思归四首·其一》
《二月十六日夜独酌思归四首·其一》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閒忆山中一片云,归欤莫待草风薰。

老身岂可为形役,俗语何堪著耳闻。

乍醉乍醒终郁郁,孰非孰是几纷纷。

颠寒踣饿男儿事,已办渊明自祭文。

(0)
翻译
闲时回忆山中的那一片云,归来时不要等到草木被风熏染。
难道我这老朽之躯还要受形体束缚,世俗言语又怎能入我耳中。
忽而醉忽而醒,心中始终郁郁不乐,是非难辨,纷扰不断。
困苦艰难本是男儿本色,我已经准备好像陶渊明那样写下自我悼文。
注释
归欤:归乡之意。
形役:身体被束缚。
俗语:世俗的言语。
乍醉乍醒:忽而醉忽而醒。
郁郁:心情抑郁。
孰非孰是:分辨不清对错。
颠寒踣饿:困苦艰难。
男儿事:男子汉应有的经历。
渊明:陶渊明,东晋隐士。
自祭文:为自己写的悼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方回的作品,名为《二月十六日夜独酌思归四首(其一)》。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归乡之情的诗句。

诗中“閒忆山中一片云”展现了诗人心中的淡远之景,山中飘浮的一片云仿佛触发了他对故乡的无限思念。随后的“归欤莫待草风薰”则表明了诗人的急切心情,不愿再等待春天到来时草木繁盛,希望尽快回家。

“老身岂可为形役”、“俗语何堪著耳闻”两句流露出了诗人对世事的无奈与厌倦。他感到自己的身体已不适合再承受外界的压力和束缚,同时也对周围纷扰的俗世之音感到不快。

接下来的“乍醉乍醒终郁郁”、“孰非孰是几纷纷”则描绘了诗人在饮酒中寻找慰藉,但却又在清醒时陷入深深的忧虑之中,内心的矛盾和困惑交织。

最后,“颠寒踣饿男儿事”表达了诗人对艰难生活境遇的感慨,而“已办渊明自祭文”则显示出诗人虽然身处逆境,但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理想与追求,通过文字来进行一种精神上的自我祭奠。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个人情感和生活态度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对于归乡和个人理想的执着追求。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采莲曲

见莲知菂实,寻藕□丝长。

六月天边路,何时结得霜。

(0)

千秋岁.寿友人

松舟桂楫。苕霅溪头别。秋后雨,春前雪。

书凭湖雁寄,手把江蓠折。

人未老,相看元似来时节。芳草鸣鶗鴂。

野菜飞黄蝶。时易去,愁难说。

析波浮玉醴,换火翻银叶。

拚醉也,马蹄归踏梨花月。

(0)

寒食

芳树啼莺絮乱飞,疾风吹雨送愁归。

梨花落莫还乡梦,麦粥凄凉展墓仪。

倦客忍听溪上曲,游人犹习水边嬉。

西瞻太白家何在,拟托征鸿寄我衣。

(0)

都大华文监丞权府事之明年天子诏将直禁近邦之人有以三瑞为献者曰双莲曰岐麦曰九穗禾皆斯世之上瑞而萃于一时人目之以为盛遂采民谣集成歌颂曲三首以纪其美

短短菰蒲洲,阴阴葭菼陂。

有斐嘉芙蓉,双蒂媚涟漪。

如龙舒两娥,如沅湘二妃。

岂伊玉池种,而乃生污泥。

斑然烂云锦,袭人芳菲菲。

两美谅必合,佳人制为衣。

下承朝露滋,上戴夕日辉。

驾言折芳馨,归以遗所思。

(0)

和赵尚书无辩诗·其一

夫子动以易,孟轲性其天。

或毁或沮之,于我何加焉。

天地犹有憾,伊人得无言。

笑彼徇人者,区区欲求全。

(0)

嘉熙丁酉七月上浣游大涤题住山龚冲妙艮泓轩

旧与清泉白石盟,身閒方作洞霄行。

青山延客元无锁,碧涧流花似有情。

古洞欲随仙隐去,高冈终待凤来鸣。

道人唤我松间饮,坐拂寒云月未生。

(0)
诗词分类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诗人
胡炳文 褚亮 薛道衡 宇文虚中 吴激 拾得 李日华 刘珝 程大昌 苏子卿 章炳麟 秦韬玉 丰坊 黎简 林光朝 邓剡 郑樵 崔与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