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隐霜台客,相思粉署人。
诚知阡陌近,无奈别离频。
夜色迷双树,钟声警四邻。
散才徒仰鲍,归梦远知秦。
雨带清笳发,花惊夕漏春。
招摇随步锡,髣髴听行轮。
要路推高足,空林寄一身。
盛名知独擅,良会忆相亲。
稍涤心中垢,都遗陌上尘。
今宵此堂集,何事少遗民。
寄隐霜台客,相思粉署人。
诚知阡陌近,无奈别离频。
夜色迷双树,钟声警四邻。
散才徒仰鲍,归梦远知秦。
雨带清笳发,花惊夕漏春。
招摇随步锡,髣髴听行轮。
要路推高足,空林寄一身。
盛名知独擅,良会忆相亲。
稍涤心中垢,都遗陌上尘。
今宵此堂集,何事少遗民。
--
--
--
--
--
--
--
--
--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皇甫曾的作品,名为《建元寺西院寄李员外纵联句》。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
“寄隐霜台客,相思粉署人。”开篇即设定了一种幽静而又有些许忧郁的情境,"霜台"和"粉署"都是形容环境的词汇,但其中也透露出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深深思念。
“诚知阡陌近,无奈别离频。”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亲近感和无奈的别离之情,"阡陌"指的是田野的小路,而"别离频"则是表达了频繁的分别,这里反映出一种对于朋友之间相聚难得的珍惜。
“夜色迷双树,钟声警四邻。”诗人通过夜晚的景象和寺庙中的钟声,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这也是对远方友人思念的一种表现。
“散才徒仰鲍,归梦远知秦。”这里的"散才"可能指的是诗人的自嘲,而"仰鲍"则是历史上的一个才子,"归梦"表达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境,"知秦"则是在提及古代的贤臣,这里暗示着对远方友人的深厚情谊。
“雨带清笳发,花惊夕漏春。”这两句通过描写雨后的清新和花开时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万物更新换代的感慨,也是对友人思念的一种比喻。
“招摇随步锡,髣髴听行轮。”这里"招摇"可能指的是树木在风中的摇曳,而"髣髴"则是形容声音连绵不绝,这两句通过动态的描写,传达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要路推高足,空林寄一身。”这两句则是在表达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情绪,"要路"指的是通往山林的小道,而"空林寄一身"则是表现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慰藉。
“盛名知独擅,良会忆相亲。”这里"盛名"可能是在提及那些历史上的伟大人物,而"独擅"则是指独自享有或独自掌握,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稍涤心中垢,都遗陌上尘。”这两句通过水洗净心中的污垢和尘埃,象征着诗人希望清除内心的杂念,同时也寄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愿望。
“今宵此堂集,何事少遗民。”最后一句,则是在表达诗人对于当前聚会的珍惜,以及对未来的某些事情不愿忘记的希望。"遗民"可能是指对后世留下什么,也可能是在提及诗人希望与朋友们共同留下美好的回忆。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交织,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于友谊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