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凋夏尽,菊茂秋深。惊□飋䫻,寒木萧森。
天高月净,鸟思虫吟。感时怀友,望美沾襟。
情唯丘壑,志在山林。从兹释纲,谢病抽簪。
眷言鲍叔,知余此心。
兰凋夏尽,菊茂秋深。惊□飋䫻,寒木萧森。
天高月净,鸟思虫吟。感时怀友,望美沾襟。
情唯丘壑,志在山林。从兹释纲,谢病抽簪。
眷言鲍叔,知余此心。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晚景中的深沉情感与自然之美的融合。开篇“兰凋夏尽,菊茂秋深”以兰花凋零、菊花盛开的景象,象征着季节的更迭与生命的轮回。接着“惊飋䫻,寒木萧森”描绘了秋风的凛冽和树木的凋零,营造出一种肃杀而静谧的氛围。
“天高月净,鸟思虫吟”两句,通过广阔的天空、明亮的月光以及鸟儿的低吟、虫鸣的细语,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宁静,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接下来“感时怀友,望美沾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泪水沾湿衣襟,情感真挚动人。
“情唯丘壑,志在山林”则透露出诗人向往自然、追求隐逸生活的理想。他决定“从兹释纲,谢病抽簪”,即放弃世俗的束缚,辞官归隐,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最后“眷言鲍叔,知余此心”表明诗人对知音的渴望,希望有人能理解并支持他的选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日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情感深沉而富有哲理。
风来无地,云横有岸,中边一碧浮沉。
方丈去遥,连翘舞倦,波涛终古难平,车马半空行。
问枯查羽客,几度曾经?
暮色苍苍,拟将心曲托孤琴。
沧州何处伤情,怕重闻水浅,还见尘生。
青海孤军,乌湖异域,唐家遗迹堪惊。
西北是神京,幸中原无事,人道休兵。
忽近烟台乱鸦,斜日大旗横。
斜阳挂在闲庭院,下湘帘、写入花枝零乱。
悄拂茜罗裙,映碧波都满。
月里纤纤亲手揭,便一线纹销茵毯。
重掩,纵春人不隔,也愁凄黯。
刚把犀钩半上,只依他、绣榻铺成清簟。
额上片云来,蓦丝丝都暗。
才报内层红烛过,又几桁玉阶还见。
齐卷,怕房栊朱翠,画成消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