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两山竹枝歌·其三》
《两山竹枝歌·其三》全文
明 / 王世贞   形式: 词  词牌: 竹枝   押[麻]韵

短短钗银压鬓鸦,围腰群捉木绵花。

莫嫌村坞行人少,夫婿经商不在家。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乡村中的生活情境,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她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状态。

首句“短短钗银压鬓鸦”,以“钗”、“银”、“鬓鸦”三个意象,生动地勾勒出女子佩戴首饰的场景,同时“短”字暗示了女子的朴素与节俭。银钗轻轻压在发间,仿佛是她身份和日常生活的简单写照。“压鬓鸦”则形象地描绘了女子发型的状态,既体现了她的日常打扮,也暗含了对生活的适应与接受。

第二句“围腰群捉木绵花”,进一步展示了女子的生活细节。她身着围腰,忙碌于捕捉木棉花朵,这一动作不仅展现了她的勤劳,也反映了乡村生活中与自然紧密相连的劳作方式。木棉花在古代常被用于制作衣物,因此这一行为也间接揭示了女子的纺织技艺和家庭经济的来源。

接下来的“莫嫌村坞行人少”,则从旁观者的角度出发,表达了对女子所处环境的观察和理解。这句话看似是对他人可能产生的疑问或偏见的回答,实则蕴含了对女子独立自主生活的尊重与认同。它强调了女子所在村庄的宁静与简单,并暗示了她可能面对的孤独或外界的不理解。

最后一句“夫婿经商不在家”,直接点明了女子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背景——丈夫外出经商。这一信息不仅解释了前文女子独自劳作的原因,也透露了家庭经济的支撑点。同时,这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思考的角度,即在古代社会中,女性如何在家庭与社会之间寻求平衡,以及她们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所展现的坚韧与独立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子在乡村生活中的日常状态、情感体验以及社会角色,同时也反映了明代乡村社会的某些特征。它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丰富的情感和生活哲理,是了解古代乡村生活和女性角色的一个窗口。

作者介绍
王世贞

王世贞
朝代:明   字:元美   号:凤洲   籍贯:太仓(今江苏太仓)   生辰:1526年-1590年

王世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yǎn)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
猜你喜欢

精卫诗

西山有鸟,其状如乌。名曰精卫,其名自呼。

精卫堙海,不堙不止。问谁之报,云帝之子。

帝子女娃,往游不还。精卫求之,不敢有安。

海流不改,汝堙不迁。嗟哉精卫,志则可怜。

我昔读书,惟圣之求。竭力从之,以春及秋。

老人宴居,审吾之学。惟时友朋,日就雕琢。

圣言甚微,吾意则近。近以识微,退或有进。

三年于曹,惟罪之恐。人虽甚厌,子亦不勇。

舒舒其云,沄沄其水。子不与归,而曰有以。

豕羊在牢,刍秣之恋。烹庖及之,抑又谁怨。

予学日远,子道日疏。有愧精卫,其谁与居。

精卫之飞,不必戾天。子之不如,宁有智焉。

惟作与否,愚智之择。小人作诗,惟一劝百。

(0)

次韵道卿残腊步游林薮草木渐有生意三首·其三

人生有荣瘁,否极泰必来。

君看九地春,寸草无馀荄。

白首始一遇,蒲轮迎老枚。

祁隐不可招,诩径行当开。

我欲寻卢敖,卢敖安在哉。

但当急洗眼,看子登云台。

(0)

乾龙节致语口号

红日初生碧海边,蓬莱金殿起晴烟。

几重瑞气笼双阙,万室欢声动九天。

百二山河扶宝祚,两阶干羽舞文砖。

遥闻葱岭新都护,愿举霞觞祝万年。

(0)

悼程伯宇尚书

人物江东第一流,天衢阔步纵骅骝。

弹冠事主俱青绂,握手论交到白头。

照世词华窥贾马,致君事业拟伊周。

平生自谓孔北海,晚节欲为陈太丘。

危行危言逢有道,一生一死见交游。

自怜罪大无归日,哭送松门叹莫由。

(0)

无为山十生观音赞

死生二法,了无实相。世骇异之,堕颠倒想。

公独不然,十生一念。化缘之迹,皆可考验。

一切声音,当以眼听。俱不相参,以本寂静。

要如菩萨,色相对现。何以必之,我有大愿。

(0)

都梁十景诗.龟山寺晚钟

龟峰高耸接云楼,撞月钟声吼铁牛。

一百八声俱听彻,夜行犹自不知休。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梁佩兰 许衡 李渊 高明 蔡清 陆釴 殷尧藩 梁同书 周敦颐 嵇康 张鷟 王沂孙 宗泽 程钜夫 程恩泽 刘希夷 曹寅 范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