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无为山十生观音赞》
《无为山十生观音赞》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赞

死生二法,了无实相。世骇异之,堕颠倒想。

公独不然,十生一念。化缘之迹,皆可考验。

一切声音,当以眼听。俱不相参,以本寂静。

要如菩萨,色相对现。何以必之,我有大愿。

(0)
鉴赏

这首诗《无为山十生观音赞》由宋代僧人释德洪所作,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哲理,赞美了观音菩萨的慈悲与智慧。诗中探讨了生死、现实与幻象、以及修行者与菩萨之间的关系,充满了禅宗的智慧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

“死生二法,了无实相”,开篇即点明生死并非真实的存在,而是人们心中的幻觉。接着,“世骇异之,堕颠倒想”指出世人对于生死的恐惧和疑惑,往往陷入错误的观念之中。而“公独不然,十生一念”则强调了诗人自己对于生死的超越,认为每一生都只有一念之差,体现了对生命的深刻洞察。

“化缘之迹,皆可考验”表明了诗人对于修行过程的重视,认为每一次的修行经历都是检验内心的真实途径。“一切声音,当以眼听”则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感知方式,强调了内心的观察力,而非仅仅依赖于耳朵。

“俱不相参,以本寂静”进一步阐述了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喧嚣无关,真正的寂静来自于内心的自我观照。“要如菩萨,色相对现”表达了诗人希望达到如同菩萨般,无论面对何种情境都能保持慈悲与智慧的态度。

最后,“何以必之,我有大愿”则揭示了诗人追求的目标,即通过不懈的努力和修行,实现内心的升华与解脱,拥有宏大的愿望。

整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修行和佛法的独特见解,充满了对宇宙真理的探索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体悟。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秋蒐杂纪诗五首·其五

虎韔骍弓越劲秋,平冈草浅骋骅骝。

雁行狗监牵丝鞚,马上鹰师臂绣韝。

风漾铃声金替戾,雪开峰面玉雕锼。

批麻丙夜斟民事,讵为从禽暂解忧。

(0)

雨·其一

塞山旋雨复旋晴,作阵灵风马上迎。

忽过千丝回望处,螺峰新沐一川明。

(0)

捕鳢鰋有怀

浚沼植菱芡,围以陂与塘。

澄流深且阔,鳞属恣潜藏。

在渊日以久,美恶类繁昌。

一朝事搜捕,欲去其莠稂。

惟此鳢鰋种,如彼兽中狼。

君子所不食,太液安可容。

况食其比伦,鲤鲫胥被戕。

独恨顽恶流,偏足趋避方。

网罶既难获,竿丝亦弗上。

有人谓余言,鱼居水中央。

截源涸其波,彼丑安逃亡。

依策试为之,重施堤与防。

鳢鰋伏污泥,所陈鲨鲢鲂。

是谓思去恶,反为善类殃。

世事有如此,对之增慨慷。

(0)

回圆明园道中作·其四

麦陇行知半有秋,大田多稼正盈眸。

雨旸此后犹难定,展转何能暂解愁。

(0)

回圆明园道中作·其二

祠回非是纵宸游,晨景冲融驾六虬。

数日慈宁疏问寝,趋承色笑倍依留。

(0)

题十二月宫词画幅二十四首·其十四

果盘棕盒自陪从,苔砌行来露气浓。

莫为黄姑愁寂寞,一年还有一相逢。

(0)
诗词分类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诗人
朱子奢 戴永植 辨才 黄定 刘时中 王韫秀 张鸣善 杨恽 崔益铉 傅伯成 刘清之 冯桂芬 唐文治 佛图澄 曹叔远 陈东甫 郑絪 陈去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