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形势南如窝,四十馀里趋丹河。
年年七月八月雨,稻田瀰涨漫风波。
异时都水使者至,东开铁场分水势。
地绵力短功未成,尺一催归卒吞志。
旧画茫茫如弃井,百年遗恨如灰冷。
我来吊古更穷源,并水沿流至温岭。
岭之首尾少低昂,如衡称物锱铢强。
外即大海枕平麓,相去往往寻丈长。
天造地设巧乃尔,胡为弃此而取彼。
兴废成否抑有时,不独今非古皆是。
此来经营烦令君,便有异议争云云。
常情自古惮谋始,岂料疲秦终利秦。
黄山形势南如窝,四十馀里趋丹河。
年年七月八月雨,稻田瀰涨漫风波。
异时都水使者至,东开铁场分水势。
地绵力短功未成,尺一催归卒吞志。
旧画茫茫如弃井,百年遗恨如灰冷。
我来吊古更穷源,并水沿流至温岭。
岭之首尾少低昂,如衡称物锱铢强。
外即大海枕平麓,相去往往寻丈长。
天造地设巧乃尔,胡为弃此而取彼。
兴废成否抑有时,不独今非古皆是。
此来经营烦令君,便有异议争云云。
常情自古惮谋始,岂料疲秦终利秦。
这首诗《凿温岭》由宋代诗人杨王休所作,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反思,展现了对古代工程决策的深刻洞察与批判。
诗中首先描绘了黄山的地形与自然景观,接着引入了古代都水使者在该地区开凿铁场、改变水流方向的历史背景。然而,由于地理条件限制和人力物力的不足,工程最终未能成功完成。诗人在描述这一过程时,充满了对历史遗憾的感慨,以及对当时决策者未能充分考虑实际条件的批评。
随后,诗人通过“旧画茫茫如弃井”、“百年遗恨如灰冷”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对过去错误决策的深深惋惜与无奈。他亲自来到现场,探寻历史的根源,沿着水流追溯至温岭,进一步揭示了地形的独特性和其背后蕴含的自然法则。
最后,诗人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天造地设巧乃尔,胡为弃此而取彼?”这不仅是对古代决策者的质疑,也是对所有后世决策者的一次警醒: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存在着微妙而复杂的关系,任何决策都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避免因一时的短视而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批判,也体现了他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敬畏,以及对人类活动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向往。
兰枯蕙死,向竹斋深处,谁传消息。
霜雪丛中浑似个,缥缈吴人标格。
绛萼微深,琼苞不露,自与尘凡隔。
黄昏遥见,一枝烟淡笼白。
曾记雾阁云窗,轻飞香篆,佳句应难得。
道韫能文,终未胜、潇洒风流姿质。
待到春来,满城桃李,相并无颜色。
殷勤祝付,画楼休品长笛。
沁园秋早。
对亭台冷落,荒凉池沼。
西帝晨游无异胜,都把仙花开了。
金粟玲珑,鹅黄娇嫩,不管霜风悄。
清香入梦,梦魂惟怕天晓。
乘兴折取一枝,满身兰麝,不减蟾宫好。
赠与佳人,因笑道、休学姮娥空老。
待约明朝,金英满地,莫遣儿童扫。
相将花上,醉眠尤胜芳草。
今年秋早,似常年、人世光阴如电。
君看老仙风度别,绿发芳瞳长健。
细数平生,三千功行,一一修持遍。
通明殿上,钧天张乐高燕。
应似六一先生,神清之洞,万仞苍苔藓。
少待中原开霁了,一片闲云舒卷。
姹女炼成,婴儿养就,坐阅蓬莱浅。
青霄笙鹤,也应回顾鸡犬。
垂弧纪节,正尧天日永,蓂飞双绿。
岳渎锺灵来瑞世,孕出精神冰玉。
九曲溪山,一船烟雨,物外谁拘束。
钓头香饵,只愁牵动周卜。
好是红藕池边,双房毓秀,瑞霭浮崑轴。
记得君家流庆远,几见祥开陆续。
来岁花时,西湖十里,叶映恩袍绿。
竹林小阮,不妨傍借馀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