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棹徐行断涧滨。流波何处荐香蘋。
杜娘残鬓不胜春。
倾海酿愁花酿泪,捣琼成屑麝成尘。
四禅天上悔前因。
倚棹徐行断涧滨。流波何处荐香蘋。
杜娘残鬓不胜春。
倾海酿愁花酿泪,捣琼成屑麝成尘。
四禅天上悔前因。
这首《浣溪沙》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俞陛云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情感深沉的画面。
“倚棹徐行断涧滨”,诗人独自一人,手扶船桨,缓缓前行在山间的小溪旁,静谧而悠远的场景中透露出一丝孤独与宁静。“流波何处荐香蘋”,流水潺潺,不知何处飘来的香蘋之香,弥漫在这静谧的空气中,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杜娘残鬓不胜春”,杜娘,这里可能是指诗人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或意象,其鬓发已显斑白,却依然承载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象征着岁月的流转与情感的坚韧。
“倾海酿愁花酿泪,捣琼成屑麝成尘”,这两句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将情感推向高潮。倾倒大海的愁绪如同花朵般绽放,又如泪水般流淌;捣碎美玉化为细屑,麝香化为尘埃,形象地表达了情感的浓烈与消逝。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深沉又复杂,既有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四禅天上悔前因”,最后一句点明了主题,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反思。在佛教的四禅天中,人们已经达到了心灵的最高境界,但诗人却在其中反思自己的前因后果,表达了对人生、情感以及自我存在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浣溪沙》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