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在何处,结对守先阿。
院侧狐狸窟,门前乌鹊窠。
闻莺便下种,听雁即收禾。
闷遣奴吹笛,閒令婢唱歌。
如即教诵赋,女即学调梭。
寄语天公道,宁能那我何。
我家在何处,结对守先阿。
院侧狐狸窟,门前乌鹊窠。
闻莺便下种,听雁即收禾。
闷遣奴吹笛,閒令婢唱歌。
如即教诵赋,女即学调梭。
寄语天公道,宁能那我何。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梵志的作品《诗并序》中的其九十四。诗中描绘了诗人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以及与家人的日常互动。从“我家在何处,结对守先阿”开始,诗人以一种超然的态度,表达了对自身生活位置的思考,同时也暗示了对传统与未来的坚守。
接下来的“院侧狐狸窟,门前乌鹊窠”两句,通过自然界的动物栖息地,隐喻了生活的简单与朴素。而“闻莺便下种,听雁即收禾”则展现了农耕生活的节奏与和谐,诗人似乎在与自然界的生物共舞,体验着四季更替的循环之美。
“闷遣奴吹笛,閒令婢唱歌”描绘了诗人闲暇时与家人共享音乐的乐趣,这种温馨的家庭氛围,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亲情的珍视。“如即教诵赋,女即学调梭”则进一步展示了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学习与成长,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技艺的传承,充满了生活的智慧与乐趣。
最后,“寄语天公道,宁能那我何”一句,诗人以一种质朴而坚定的语气,向天公发问,表达了一种对命运的反思与抗争,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由与独立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以及对美好家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豪气君未除,长啸轻远游。
虽为辽海客,不识边城愁。
青丝玉壶银凿落,中宵坐我碧油幕。
海风吹天星动摇,边色横烟月澄廓。
倚笛频惊出塞声,衔怀尚拟华年乐。
黄龙东望沙茫茫,黑林树色参天长。
此行应痛永垂别,他时相忆徒慨慷。
爱君且复饮君酒,庭树摇摇挂珠斗。
梦去难攀鹤市花,醉来聊折龙城柳。
眼中万事尽飘蓬,尔我安能日携手。
故园何处五湖滨,难后逢君意转亲。
谁怜玄菟城头月,泣尽黄公垆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