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伤春》由清代诗人牛焘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哀愁与时光的流逝。
首句“年年花时醉花下”,诗人以“醉”字开篇,将自己沉浸于春花烂漫之中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接着,“醉后狂吟兴潇洒”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豪放不羁,也暗示了他面对春景时内心的激荡与自由。
“有时午梦度花砖,花间苍苔坐三雅”描绘了诗人午后的梦境与现实交织的画面,花砖、苍苔、三雅,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场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眷恋。
然而,随着“今年春事不堪夸,腊尽春寒飘雪花”两句,诗人的思绪转向了现实,春寒料峭,雪花纷飞,预示着美好春日的不易得来,也暗含了对时光易逝、春景短暂的感慨。
“寻梅几度空惆帐,献岁无人采山茶”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追寻与失落,以及对无人共享春光的遗憾。
“东风二月乍回暖,澜沧江头归缓缓”描绘了春风吹暖、江水缓缓流动的景象,既是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也是对时光流转的无奈。
“隔岸桃花瞥眼过,玉壶难卖春一碗”以桃花的匆匆一瞥和难以留住的春光,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感伤。
“临西官舍飞缁尘,杨柳条短不系春”则通过官舍的灰尘与短小的杨柳,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更愁阴山三丈雪,阔绝东西无行人”表达了对远方严冬的忧虑,以及对人迹罕至、孤独寂寞的感慨。
“时逢清明归计决,归来又过寒时节”点明了时间的循环往复,清明节的到来意味着新的开始,但随之而来的是季节的更替,寒意再次笼罩大地。
“前度元都菜花黄,杜鹃啼残踯躅血”通过杜鹃啼血的凄凉景象,象征着生命与自然的悲壮与脆弱。
“幸有余芳恋枝头,春病无端又春愁”表达了诗人对春末残花的珍惜与对即将到来的春愁的预感。
“明知乐事年年少,一番春去一番老”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乐事稀少的感慨。
“好花能得几时看,看到无花更懊恼”则以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比喻人生的起伏与变化,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
“昨来暂到五柳居,分得菊苗手自锄。秋花应胜春花好,留醉重阳风雨庐”最后两句,诗人转而思考秋天的菊花之美,表达了对不同季节、不同景色的欣赏与期待,同时也暗示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美景的描绘与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生命脆弱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自然、人生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