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伤春》
《伤春》全文
清 / 牛焘   形式: 古风

年年花时醉花下,醉后狂吟兴潇洒。

有时午梦度花砖,花间苍苔坐三雅。

今年春事不堪夸,腊尽春寒飘雪花。

寻梅几度空惆帐,献岁无人采山茶。

东风二月乍回暖,澜沧江头归缓缓。

隔岸桃花瞥眼过,玉壶难卖春一碗。

临西官舍飞缁尘,杨柳条短不系春。

更愁阴山三丈雪,阔绝东西无行人。

时逢清明归计决,归来又过寒时节。

前度元都菜花黄,杜鹃啼残踯躅血。

幸有余芳恋枝头,春病无端又春愁。

缘悭坐惹蜂蝶怨,兴浅谁同秉烛游。

明知乐事年年少,一番春去一番老。

好花能得几时看,看到无花更懊恼。

昨来暂到五柳居,分得菊苗手自锄。

秋花应胜春花好,留醉重阳风雨庐。

(0)
鉴赏

这首诗《伤春》由清代诗人牛焘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哀愁与时光的流逝。

首句“年年花时醉花下”,诗人以“醉”字开篇,将自己沉浸于春花烂漫之中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接着,“醉后狂吟兴潇洒”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豪放不羁,也暗示了他面对春景时内心的激荡与自由。

“有时午梦度花砖,花间苍苔坐三雅”描绘了诗人午后的梦境与现实交织的画面,花砖、苍苔、三雅,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场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眷恋。

然而,随着“今年春事不堪夸,腊尽春寒飘雪花”两句,诗人的思绪转向了现实,春寒料峭,雪花纷飞,预示着美好春日的不易得来,也暗含了对时光易逝、春景短暂的感慨。

“寻梅几度空惆帐,献岁无人采山茶”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追寻与失落,以及对无人共享春光的遗憾。

“东风二月乍回暖,澜沧江头归缓缓”描绘了春风吹暖、江水缓缓流动的景象,既是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也是对时光流转的无奈。

“隔岸桃花瞥眼过,玉壶难卖春一碗”以桃花的匆匆一瞥和难以留住的春光,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感伤。

“临西官舍飞缁尘,杨柳条短不系春”则通过官舍的灰尘与短小的杨柳,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更愁阴山三丈雪,阔绝东西无行人”表达了对远方严冬的忧虑,以及对人迹罕至、孤独寂寞的感慨。

“时逢清明归计决,归来又过寒时节”点明了时间的循环往复,清明节的到来意味着新的开始,但随之而来的是季节的更替,寒意再次笼罩大地。

“前度元都菜花黄,杜鹃啼残踯躅血”通过杜鹃啼血的凄凉景象,象征着生命与自然的悲壮与脆弱。

“幸有余芳恋枝头,春病无端又春愁”表达了诗人对春末残花的珍惜与对即将到来的春愁的预感。

“明知乐事年年少,一番春去一番老”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乐事稀少的感慨。

“好花能得几时看,看到无花更懊恼”则以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比喻人生的起伏与变化,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

“昨来暂到五柳居,分得菊苗手自锄。秋花应胜春花好,留醉重阳风雨庐”最后两句,诗人转而思考秋天的菊花之美,表达了对不同季节、不同景色的欣赏与期待,同时也暗示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美景的描绘与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生命脆弱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自然、人生的独特见解。

作者介绍

牛焘
朝代:清

牛焘(1794~1861)字涵万,丽江人,拔贡生,历任镇沅、安宁、邓川、罗平教官,有《寄秋轩稿》,家饶于赀而标寄萧然,蓄一雷氏琴,自谱新曲被之弦轸,同时马之龙能吹铁笛,郡中有“牛琴马笛”之目。咸、同之乱,焘避之山洞中,抱琴而死。剑川赵藩辑其诗七十余首刊入《丽郡诗征》中。
猜你喜欢

和黄执礼六首·其二

赐墙那及仲尼宫,妄意坚高立下风。

志士有求虽汲汲,鄙夫无得漫空空。

诗鸣寡学安能善,酒圣多愁讵敢中。

惟赖有朋想博约,过情之誉岂宜蒙。

(0)

朝罢

朝罢通中一觉眠,右银台路入西垣。

日长易觉芝泥熟,风软频惊药树翻。

朱槛带阴难可倚,紫薇当昼不胜繁。

何须更寄陶窗傲,自有馀凉在此轩。

(0)

用冯深居韵题莆阳章氏环翠楼

百尺危梯眇海寰,栏干十二尽青山。

烟光浓淡藏多景,野水周遭匝四环。

胜地只宜骚客住,老天未放主人闲。

凭谁说与九仙道,方丈移来在此间。

(0)

适吾意

嘲风咏月天,问花寻柳地。

随遇可行乐,但欲适吾意。

(0)

咏松·其二

凉飙起深谷,清影摇空山。

醉眠石上人,梦中度百滩。

(0)

游承天寺偶成

人间热恼正匆匆,才入山门便不同。

云板声中僧出定,月台影里佛观空。

堂阴岑寂常如夜,殿角清凉不见风。

才得浮云閒半日,明朝马迹又西东。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褚遂良 孔尚任 赵恒 王胄 于武陵 刘锜 方苞 班固 刘仙伦 顾恺之 王易简 李邕 欧阳询 陶弘景 宋玉 滕斌 潘良贵 刘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