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边乔木尽儿孙,曾见吴宫几度春。
若使当时成大厦,也应随例作埃尘。
四边乔木尽儿孙,曾见吴宫几度春。
若使当时成大厦,也应随例作埃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悠久历史的画面,诗人通过对古木的观察,抒发了对过去繁华与 现实衰败的感慨。"四边乔木尽儿孙"一句,以生长旺盛的乔木比喻家族或国家的兴衰,表达了一种历史的轮回和自然的变迁。
"曾见吴宫几度春"透露出诗人对往昔繁华时期的怀念与回忆。"若使当时成大厦"则是假设性的叹息,如果当年能够将荣耀与辉煌永恒化,哪怕只是建筑物也好。
最后一句"也应随例作埃尘"表达了历史的无常和物质文明最终归于尘土的宿命。诗中的意境深远,情感复杂,是对过去与现在的一种哲学反思。
士惟食志非食力,于陵奚事亲屦织。
静乐一门自师友,篑进不为子贡息。
元仲季方从太丘,海内人士俱愿识。
案上惟作羽籥声,室中定无锄帚色。
申旦督课如园蔬,子夜程书过衡石。
举似翁妪笞其儿,教育英才笑安得。
文献超群王谢家,韦布当磨铁砚墨。
公馀閒步古城巅,迟日和风暇豫天。
花引嫩芳迎晓露,柳垂轻絮拂晴烟。
一尊椒桂除三品,千室讴歌在五弦。
红紫正争春又半,断崖荒堑草芊芊。
云起松洋路,吾庐蹴水开。
故人嫌俗缚,双骑出城来。
春昼散微雨,邻家多早梅。
弹琴徵古调,何处可登台。